近期,多數郵幣卡“電子盤”跟隨股市走出了快速上漲、急跌、反彈后再回調的走勢。“電子盤”在一輪瘋狂的漲跌之后會走向何方,決定著投資者今后如何操作。筆者以為,郵幣卡電子化交易作為新興市場的發展方向,未來還應當有發展潛力,因為它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所以具有生命力。但這并不是說“電子盤”隨便怎么運作都能做大做強的,也不是投資人隨便怎么操作都能夠賺到錢的。要將郵幣卡“電子盤”真正打造成為有一定發展潛力的資本市場,各地郵幣卡“電子盤”應當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要有做大做強的雄心。目前郵幣卡“電子盤”發展很快,掛牌品種的交易量與會員數迅速增多,但目前僅有的幾十萬會員真算不了什么。全球資本的高度融合,為郵幣卡電子化交易走向世界打開了大門。只有胸懷全球,心系郵幣卡“電子盤”產業鏈的全面整合與把控,才能意識到電子平臺在蓬勃發展的同時,整合是一定要進行的。目前郵幣卡“電子盤”發展中的亂象已有苗頭,大家都在以為只要進入這個門就一定能夠取得暴利,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如果服務跟不上、措施跟不上、資金跟不上、資源跟不上,必然會出現一哄而上之后舉步維艱的局面,或者一哄而下,或者等待別人收購。筆者斷言,幾年之后的郵幣卡“電子盤”將會優勝劣汰。
二、要有放眼長遠、不徇私利的團隊。當今,有幾家“電子盤”把眼光總盯在投資人的口袋上,筆者不明白,在國家產業政策大背景下,郵幣卡“電子盤”交易作為全新的交易方式,只要稍用心運作,上市也不是難事,“電子盤”的交易量成為上市公司估值的重要依據,所有的股東同樣可以心安理得地擁有許多財富。
三、交易規則應當迅速完善。朝令夕改是任何一家電子交易平臺的大忌,這涉及公信力問題。郵品從征集、托管、掛牌、停牌、退市等各環節以及具體收費標準都應當有明確的制度約束。如果主辦者將交易規則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毫不顧及投資人的感受,尤其是有的平臺考慮自己的收益遠大于投資人的利益,最終要到被市場懲罰得幾乎混不下去了才有改錯的認識,其結果就是被投資人遠離。
四、強化資金與資源的整合,淡化主力的作用。關于郵品的運作,筆者認為資金與資源的有效對接可能是一個值得探索的路徑。掛牌運作與主力完全分離,所謂主力在開放式托管中可能就是一個大散戶。這個問題看似復雜,實質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可怕,初期對資金的依賴可能大些,時間久了,大家就會習慣于這種方式。原來的實體郵市行情可是實實在在的全流通啊,希望這一點能夠給郵幣卡“電子盤”運營方有所幫助。做不好托管這項工作,就不可能做好郵幣卡“電子盤”。
五、擴大宣傳工作很重要。目前各地“文交所”發展會員的主要路徑是通過經紀會員,其實報紙、電臺、電視臺、網絡等傳媒的宣傳作用更大。等人上門是最愚蠢的營銷,也是不可能做大的。郵幣卡“電子盤”運營初期一定要舍得花錢,如果通過成立行業聯盟統一進行,花錢可能更為合理與節約一些,這些投入的回報會大大超出想象的。每年央視“標王”為何屢創天價,說明廣告的威力是巨大的。
中國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