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郵市炒作泡沫不可沒有自我保護意識 |
發布日期:13-06-04 08:47:0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郵幣卡網 作者: |
房市有泡沫,股市有泡沫,就連堪稱硬通貨的黃金也有泡沫。可以說在社會的各個領域,泡沫無處不在。就拿郵市來說,泡沫的積累和膨脹已到了不可理喻和不可思議的地步。對待這種來勢兇猛而且欺騙性很強的泡沫現象,一定要有清醒的頭腦,不可沒有起碼的自我保護意識。 1. 你相信毫無郵政歷史和郵政消耗的虛假“集郵文化”嗎? 2. 你相信那些毫無郵政屬性和人為刻意制造的“縮量珍郵精品”嗎? 3. 你知道除了中國大陸以外,為什么全世界都不敢像我們國家這樣濫發爛炒“新郵”嗎? 什么都敢炒作什么都要搶購信息不透明 在中國大陸千姿百態見怪不怪,炒房炒股、買官賣官,“新郵瘋狂”、黃金搶購,可謂應有盡有。 90年后國家發行的郵票逐漸失去郵政服務功能,慢慢蛻變成名義上為群眾集郵所需,實質上是專供炒作圈錢的仿冒品。如果一定要濫發爛炒毫無郵政服務功能的“新郵”,也不許假冒國家郵政的名義發行,而應該實事求是由集郵公司自主發行,并且要聲明所銷售的“郵票”專供集郵使用,其“郵票和面值”不受國家郵政管轄。既然郵政業務不再使用郵票,為滿足群眾集郵需要,可以讓集郵公司發行非郵資憑證的集郵郵票,實事求是不署名“中國郵政”,改而署名“中國集郵”。只有這樣法律上講得通,新郵購買者心里明白,國家郵政的信用也不致受損。 事實上,每每“新郵”發行銷售之前,郵政官商已結成攻守同盟,以低于面值許多獲取大量貨源,使用非常詭秘的對敲手法,賺取高于面值數倍的巨額利潤。因此,廣大民眾和青少年朋友根本買不到按面值銷售的評價郵票。殊不知,這種很不正常的現象從92年國家郵政改制以來,已經延續了整整二十個年頭,甚至還要延續下去不成? 在國際社會,郵政歷來都是以國家信用作擔保的社會公用事業。被視為國家名片的精美郵票集萃收藏,是家喻戶曉和民間喜聞樂見的大眾高雅文化活動,更是廣大青少年啟迪心靈的良師益友。中國集郵文化的健康發展,必須注重社會效應務實求真面向大眾才有出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