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寸木)什么是郵政的軟肋 |
新郵只要不好賣郵政就會急,跌破面值郵政就開始跳腳,這說明郵政很賤。這不,新郵近期不好賣了,郵政又開始玩弄起不準整包銷售的把戲。這把戲不早不遲,正好是郵政看好的桃花郵票和雷鋒郵票不好賣的今天,這還不值得郵人深思嗎?其實郵政的軟肋就是新郵賣不出去,新郵賣不出去就無法完成全年的營銷任務,特別是那些貪官污吏,只有郵票瘋狂高開,他們才有機會大撈特撈。因此,要想行情起,必須讓郵政日子難過,否則,郵政是不會管你死活的。 現在的郵政已完全沒有前幾年對郵市運作的大思路,郵政的那些頭頭腦腦們只想背靠國家的文化產業大開發戰略,坐收漁翁之利。這幾年只要郵政稍有運作郵市的思路,郵市不會成為現在這種熊樣。郵市行情16年不起是郵政的失敗,也是郵市作為一個投資市場的悲哀。如果我們設想一下,郵政每五年對郵市發動一次大行情,郵品的收藏者和投資者早就超過三四千萬。1997年中國郵品的收藏和投資人數超過了二千萬,但此后郵市好景不再,集郵人數銳減。究其原因,就是郵市不再有像樣的行情。 郵政在對待郵市行情方面有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就是大行情之后的一地雞毛,因此郵政一直在拒絕這一結果,故意壓制郵市行情的暴發。因這一錯誤的思路,錯過了奧運行情,也錯過了世博行情。實際上,郵政是多慮了。在任何一個投資市場,有暴漲必有暴跌,有暴跌也必有暴漲,這是投資市場的宿命,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壓制郵市行情的結果是郵市的人氣大不如前,而且該跌的仍然在跌,郵市已門可羅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