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標尺證明金價無泡沫 |
發布日期:13-04-27 08:48:4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薛鶴翔 |
| 以美國CPI衡量: 2006年后金價泡沫 黃金,作為眾人心目中的“硬通貨”,歷來是投資者對抗通脹的利器。伴隨著全球性的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是一種長期的必然趨勢,金價自然也隨之上升。在分析金價的時候,需要刨除通脹因素再來考察真實金價。 我們以美國物價指數(CPI)折算的真實金價,1900年是550美元/盎司,1929年是250美元/盎司,2006年是650美元/盎司,2012年是1350美元/盎司,在2006年之后,以CPI折算的金價仍大幅上漲,其增速超過CPI增速,可見2006年后金價出現泡沫。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一輪金價熊市的開端1983年,以CPI折算的金價經過高速增長后開始下跌。 以美國名義GDP衡量: 金價無泡沫 以美國CPI衡量金價,具有合理性,但是沒有考慮到量的因素,僅考慮到價的因素。而忽略量的因素是致命的,必須考慮到量和價的因素。 進入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規模大幅增長,但黃金的增量非常有限。美國作為黃金的最大儲備國,又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經濟的發展與黃金價格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而金價作為不可取代的硬通貨,勢必會伴隨著經濟的增長而升值,所以我們可以在美國名義GDP與金價的對比中判斷金價的增幅是否合理。 1929年至今美國名義GDP增長150倍,其中實際GDP增長14倍,金價增長70倍,考慮到全球央行和財政部黃金儲備增長2倍,黃金總價值約增長140倍,其增速低于美國名義GDP增速,所以從資產總量角度而言,金價無泡沫。 以美國政府債務衡量: 金價無泡沫 貨幣或者說資產的本質是信仰。黃金在無政府之前就是信仰的象征,而在政府出現之后,紙幣背后的政府成為信仰的象征。紙幣發行的基礎是政府債務,政府債務的膨脹注定黃金的價值。 黃金作為硬通貨究其本質是具有不可比擬的信用價值,而美國債務的上升增加經濟的不確定性,使黃金避險屬性得以發揮,在1996年至2007年美國六次觸及債務上限,而在其中的三次債務上限辯論中,黃金上漲了10%。債務上限的擔憂情緒往往助推黃金價格走高,美國債務的不斷攀升也從一定程度上構成了黃金價格的支撐。 1940年至今美國政府債務增長315倍,而黃金總值增長倍數遠低于美國政府債務增長,從美國政府債務規?矗饍r無泡沫。 以低利率衡量: 金價無泡沫 美聯儲利率決議不僅攸關全球宏觀經濟走向,而且直接影響美元走勢,進而對“貨幣之王”黃金產生深刻影響。 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底,當金融危機爆發后,美聯儲先后十次降息,聯邦基金利率降低至零,同時美聯儲大量購買美國長期國債,由此美國進入了量化寬松(QE)時代。 美聯儲希望通過QE的舉措來刺激本國經濟增長,拉動本國經濟逐步走出衰退的陰霾。名義GDP增速大于國債收益率是一國債務可持續的必要條件。1954-2012年,10年期國債收益率略低于美國名義GDP增速,1990-2012年,美國債務可持續性下降,2008-2012年,債務不可持續,2010-2012年,QE壓低國債利率,美國債務重回可持續軌道。 2008年至今美國政府債務率從60%升至100%,QE確保低利率。1954年至今10年國債收益率6.2%,名義GDP增6.6%,2010-2012年國債收益率和名義GDP增速平均分別是2.6%、4%。 從2009年到現在美聯儲一直維持0-0.25%的超低利率,實際利率已經為負值,而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價格自然不斷上漲。所以從利率角度而言,金價無泡沫。 (作者系國泰君安宏觀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