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當前市場走勢及存在的矛盾(黃興躍) |
發布日期:14-05-04 08:27:1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黃興躍 |
自1997年郵市大浪以來,已經熬過了17年的風風雨雨。在這17年市場動蕩中,郵市也非始終低迷不振,而是從根本上在發生逆變,這種逆變是漸進和緩慢的,以2006年為時間點,至今有了八年時間的修復過程,除了息息不休的熱點炒作之外,2010年的中級反彈行情可謂是非常明顯的此輪行情內在要求。客觀上講,這八年的郵市發展不是沒有變化,而是發生了根本性的質變過程,雖說低價版塊目前表現不盡人意,但這種不盡人意的前提是建立在市場整體底部明顯抬升基礎之上的。 郵市復蘇和回歸的過程,是在市場自身發展與市場人為抑制相互矛盾基礎之上的,近二十年的市場發展,是建立在郵政系統不間斷地開發郵品和吸吮利潤基礎之上的,一方面希望市場復蘇,一方面又肆虐地開發資源,市場內在的修復與郵政吸吮利潤之間的矛盾一直存在,又想讓市場好轉,又想利用這個市場,就是這若干年來市場艱難爬行的真實現狀。紀特郵票的自身屬性完全被商品化了,不管再怎么樣地減量或拓寬思路,根本的問題沒有解決,擺在投資者面前的只有用時間去實現空間了。這些年為什么炒作熱點不斷,其根本利益對誰有有好處是不言而喻地了。 若是市場沒有大趨勢的存在,上述所謂熱點炒作是根本不成立的,由于時間周期長,此輪行情又有郵市內在趨勢發展的要求,在此過程中做足波浪和必要的技術手段,也在情理之中,只要能賺錢,有沒有大行情又如何,這種矛盾的存在,就是建立在少數人賺錢,大多數人受煎熬基礎之上的。“不是給你說了嗎?大行情不可能有了,今后也只有個品的炒作和熱點的追逐了,要想賺錢,就得賭,就得炒新和熱點”,多么理直氣壯的道理,倒也嚇唬了不少人。沒看見嗎?拉升的時候宣傳做足了功夫,不管是什么?都吹得天翻地覆,目的達到后,只用極少的量就足可以把價格砸下來,從而達到高拋低吸的目的,賣了還可以買回來,如此循環往返,倒也有差價可撿,只苦了那些追逐的投資者。這種利用波段賺錢的現象與市場內在規律之間的矛盾目前依然存在。 既然不少人一直強調以炒作熱點為主基調,為什么郵市的底部又在不斷抬高呢?這是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郵票內在價值的客觀反映,所有的東西,所有的物資都在歲月的時光中漲價了,工資漲了若干倍,物價漲了若干倍,消費的東西漲了若干倍,郵票作為有貨幣屬性的特殊商品,不可能置身渡外,隨著時間的推移及郵市發展的要求,郵票體現價值是遲早的事,倘若郵票本身不存在價值體現,這么多年的市場熱點炒作也就不會存在了。 作為郵市本身,本來就是社會資本的組成部分,這是任何人也否認不了事實,既然有資本敢涉足這個市場,就說明這個市場的客觀存在。在這八年的市場復蘇過程中,該體現價值的己經有了自己的價值,即便市場有調整波動,基本上影響不了己經修復了的價值,你認為還可能下跌,只要你賣的價格低于郵票本身的價值,郵商就會收購,你要認為別人壓價打兔,那是你自己愿意的,怨不得別人,這就是郵票價值與市場需求之間存在的矛盾,這種矛盾會長期存在下去。 在前二年我曾寫文低價版塊不全面啟動,市場就不是徹底的反轉,今天,我依然是這個觀點,不過,自從邁進2014年以來的四個月時間里,低價型張、郵資封片、小本票有了些微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微量的,尤其是型張版塊的潛流,要明顯比郵資封片和小本票強些,這種特征的出現,說明低價版塊有復出的愿望,盡管還不十分明郎,但只要是形勢明郎了,架勢也就輔開了,勢來擋也擋不住了。 目前的市場,可以肯定的說還沒有社會民眾資本的主動參與,即便有也十分有限。為什么這么分析?因為市場主力還沒有創造條件讓他們進來,你不事先形成氣候,郵票價值沒有起來,賺錢效應十分有限,市場又沒有繁榮和活躍,人家憑什么進來呢?只有筑得鳳凰巢,方能引得鳳凰歸。 去歲年未和今年以來文交所的出現,是中國郵市發展的必然,郵票既然是資本的組成部分,在郵市發展到一定階段時,肯定會有新的機構,新的模式,新的經營理念出現。但這種模式和理念有一個實踐的過程,有個不斷模索、不斷完善、不斷發展的過程,怎么做才能激活市場,激活民眾的積極參與,才是文交所發展的關鍵。從近些時間文交所運作情況來看,同一品種的價格線上與線下差距太大,這顯然是病態的反映,如何要實現線上與線下的有機配合,是中國郵市發展的關鍵,也是文交所發展的關鍵。作為市場,只有放開搞活才是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的首要前提,沒有社會資本的主動加盟,不論是市場還是文交所都是沒有出路的,所以,對于文交所來說,盡快放開、做細、激活才是唯一的出路。當然,這種放開不僅僅是對郵市資源的放開,更重要的是對社會資本參與的放開。 2014年5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