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與價值(黃興躍) |
社會需求決定物質價值,但社會需求也與政策引導和商品價值相聯系的。在人們的生活得到充分的提高后,大家想的就不僅僅是填飽肚子,有一處簡陋的住所了。如何提高生活質量,健康長壽,投資理財,應該是當今社會的普遍現象了。 1996年前后,除了京滬廣外,各省會的房價也就1000元左右/平米,而且并沒有多少人意識到房產會存在巨大的增值潛力和上漲空間,這或許就是長時間房價低迷而形成的正常現狀吧。至2005年,10年時間不到,大中城市的房價迅速上漲到3000元至5000元,漲幅高達三至五倍,也就是因為房地產的普遍上漲,房產價值的提升引起了民眾的關注,與此同時,各大房地產商大力宣傳和引導民眾向房產投資,以達到吸引群眾主動投資房地產的積極性。 在宣傳引導和房價不斷升值的情況下,社會資本從觀望介入到主動性瘋狂搶購,完成了中國房地產行業歷史輝煌時期。倘若沒有房產價值的體現,也就沒有房地產業的今天,這就是商品價值的作用。 分析了房地產的崛起再看看今天的郵幣卡市場,對于目前的集郵市場,我們并不否認這幾十年的時間里集郵事業的發展,但這種發展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差甚遠,諾大一個13億多人口的國家,參與集郵收藏和投資的人不足1000萬人,這充分說明了國家郵政及市場主力在宣傳引導方面的不作為,而真正吸引不了民眾進來的還是郵票本身的價值與環境,郵票的不值價,就如同15年前的房地產一樣,根本吸引不了社會資本對郵市的關注度,國家在營造集郵市場平臺和氛圍方面力度不夠,沒有形成有效地良性發展的市場環境,加之郵政行業內部管理存在問題,考慮自己的利益大于考慮民眾的利益,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們對集郵活動的參與和投資。 中國郵市能走到今天,說明這個市場還有存在的基礎,既然有基礎存在,這就需要我們去扶持和發展這個市場。集郵市場的存在和發展是一個綜合的體系,前三次郵市的潮起潮落,既是有潮起,必然有潮落,這是郵市發展的內在規律,不論這個規律怎樣地被環境所左右,不論這個規律怎樣的被人所干*擾,也絲毫改變不了郵市不斷地向前邁進步伐的。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郵市的發展有內在的運行規律,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受外力的制約和影響,它會延遲或提前郵市行情的產生,中國郵市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過程,如果不人為的受到來自方方面面的影響和干*擾,也不至于如今只有數百萬人的集藏群體了。這個市場不能大范圍地吸引場外資金進來的關鍵還是在于市場的環境及郵票本身具有的價值,這是二個基本的條件,也只有具備了這些條件,郵市的賺錢效應才會廣泛,才會吸引更多的人進來。脫離了這個基本條件,人為的炒作,虛高的價值,經不起時間的考驗,郵票真正的價值也是虛幻的,這樣急攻近利的做法,是不可能吸引人們眼球的。 此輪行情已經運行了一半,在這完成的一半中,郵市和郵票的改觀是可知的,即便這樣,整個郵幣卡市場還是差強人意,集郵文化真正的效能沒有體現出來,人們對集郵,對郵票文化知之甚少,這說明國家有關部門,所有主力莊家在這方面要做的努力還多,你不大張旗鼓地正面宣傳和引導,諾大一個國家,又有多少人知曉郵票的文化內涵及價值呢?集郵文化要從孩子抓起,集郵活動要從企業抓起,這些基礎的工作,不是沒做,是做的不夠,做得太少,不能持久地堅持下去,當然就不可能持續性地讓更多的人了解郵票,喜愛郵票,鐘情郵票,投資郵票了喲。宣傳引導是一方面,郵票價值的體現又是更一方面,你要讓大家了解郵票,喜愛郵票,投資郵票,你就得讓大家嘗到甜頭,大家沒有甜頭嘗,郵政行業、市場郵商、主力莊家只想著自己的利益,郵票的屬性沒有真正的體現,郵票的價值沒有真正體現,市場中的欺詐拐騙又沒有強有力的手段去監管和治理,市場投資環境不理想,賺錢效應不廣泛,有什么理由去吸引大家對郵票的投資呢? 郵市行情走到今天,郵市發展走到今天,走向陽光還是走向沒落,想必是不用給出答案的了,既然郵市己經成為一項投資的渠道,國家不可能放棄這條渠道的,也放棄不了,因為社會還在發展,生產力還在發展,有社會存在就有需求存在,就有文化存在,不管社會在發展過程中發生過什么,他總是向前邁進的,不可能倒退走回頭路,社會是這樣,社會存在的各行各業也是這樣,我們的郵幣卡市場同樣是這樣,只不過,我們的集郵文化和市場發展步子邁得還不夠,加快步伐,大力宣傳和引導集郵文化和郵票價值,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氛圍,讓更多的人了解郵市,知道郵市,投資郵市,才能真正有一個全面繁榮發展的集郵文化和集郵市場。 2013年5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