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20年新郵又成垃圾票 |
現在7月即將結束,郵政公司已經發行了16套新郵,平均下來每個月超過兩套,發行頻率比較高。加上傳統的歇夏期來臨,整體的市場經營環境不太好,因此,新郵跌破面值這種多年不見的情形卷土重來。”盧伯雄說。 便宜貨能否咸魚翻身?建議選對品種 目前跌破面值的新郵,無疑是郵票中的便宜貨,能否咸魚翻身有投資空間呢?盧伯雄表示,上個世紀90年代,部分新郵發行量大,很多品種都成了跌破面值的垃圾票。但隨著后來市場的消耗,郵政公司的逐漸銷毀,部分品種存世量變少,隨之郵市由冷轉熱,價格漸漸高企。“如1993年發行的《毛澤東誕辰100周年》,當時套票由20分和80分組成,小型張面值5元,但后來價格分別跌至0.8元、4元左右,目前市價分別為40多元、20多元。” 至于尋找投資空間,盧伯雄表示,這和新郵發行頻率、題材、發行量等都有關聯。“目前郵票幾乎退出了通信領域,發行量幾乎就是存世量。如果新郵發行頻率高,發行量大,除了其中的精品,其他品種難有投資價值。因此,選對品種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