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會成就人類文明發展的新驛站 |
發布日期:10-04-03 08:47:0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任仲平 |
這是一場期待已久的文明盛宴,這是一場精彩紛呈的歡樂聚會。一個月后,被譽為“激發人類活力、進取心和智慧”的世界博覽會將在中國上海拉開帷幕。
世博園區內,萬國建筑隔江相望,與沉靜壯美的黃浦江水一道,匯成一曲東西方和諧演奏的交響詩。從綺春至深秋,這片5.28平方公里的土地,將匯聚242個國家與國際組織,各參展方對人類未來的瑰麗想象和深刻思考,將展現在來自全球的7000萬觀眾面前。
這是人類社會首次在發展中國家、在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東方古國,齊心協力鑄造一座面向未來的理想之城。
所有中方負責的館場均已建成布展,所有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均已整裝到位。中國做好了準備,上海做好了準備。
一個由東道主中國與國際展覽局、國際參展方共同籌備了八年之久的盛大聚會,將給世界、給中國、給走進園區的每一個參觀者,帶來怎樣的影響和變化?
世博會誕生以來,一直是人類共同探索美好未來的互動場所,它講述并預言著世界的改變。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從鄉村文明到城市文明,從高碳文明到低碳文明……人類的不懈追求都在世博會上留下醒目的足跡,成為許多國家經濟轉型、社會進步的標志性事件。
1851年5月1日,第一屆倫敦世博會召開。32歲的英國女王維多利亞驚嘆:“多么大,多么榮耀,多么讓人感動。每一個人都會熱愛這一切……把地球上所有國家的工業聯合了起來……”而閉幕之際,一位33歲的流亡德國學者注意到的,卻是美國人的成功——卡爾·馬克思致信友人恩格斯:“英國人承認美國人在工業展覽會中得獎,在一切方面勝過他們……”
他們對時代變遷的敏察,都極為準確。倫敦世博會昭示著現代工業文明的發源地英國成為全球當之無愧的工業霸主,同樣也昭示著群雄逐鹿時代的來臨:北美及歐洲諸國相繼跨入工業時代,同樣急于從英國的虎口中分一杯羹,在全球范圍尋求市場與資源。
1893年,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400年、美國南北戰爭終結之后不久,世博會第一次走進忙于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美國,走進芝加哥南部的一片沼澤,而這片沼澤最終幻化為給全世界帶來巨大沖擊的“夢幻之城”。整潔的街區、公園、廣場、林蔭大道等,成為東西方城市爭相效仿的模式。混亂無序的城市面目,從此呈現出清晰、規矩和唯美的景象。“城市美化”成了一場備受歡呼、波及全球的運動。
在亞洲,許多國家借力辦博,尋找轉型良機。1970年的大阪世博會推動了日本大阪和關西地區產業結構大調整,讓關西經濟區迅速崛起;1993年的大田世博會則推動了韓國從出口加工型經濟轉型到自主創新型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