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幣盤整:減量是靈丹妙藥嗎 |
發布日期:14-03-15 09:10:1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文化報 作者:周鳳遲 |
![]() 5盎司生肖蛇彩色銀幣
![]() “落月成功”紀念幣
![]() 5盎司生肖猴方形紀念幣
□□ 周鳳遲 近年來,由于黃金價格的持續暴跌以及其他復雜因素,導致金銀幣市場走上了漫漫“熊途”,不論是老、精、稀中的品種,還是近幾年發行的新品種,基本上處于調整期,主要表現形式為成交量的急劇下降和價格的接連探底。為緩解這種市場壓力,中國金幣總公司在2013年發行“黃山”金銀幣時,試行了做市商的模式,也就是說由一家特許或者特約經銷商壟斷絕大多數的貨源,而由此帶來的后果也是喜憂參半。 做市商制度,實際上就是托盤,由一家特許或者特約經銷商控制大多數的貨源,以此來調節其市場波動范圍,從而達到穩定局部品種不走形的目的,增加投資者的信心。 “黃山”1盎司銀幣(一套4枚)和1/4盎司金幣的初始發售價為5180元,從當時的市場狀態和發售指導價來看,市場價難以高出發售指導價,況且還是一套4枚的套幣,并不是單枚幣,這是“黃山”金銀幣的一大軟肋;由于試行了做市商模式,“黃山”金銀幣并沒有跌破初始發售價,這也正是其市場參考價仍能穩定在5800元左右的關鍵原因。盡管做市商這種做法根本就是杯水車薪,但由于其能直接影響到金銀幣新品種的發行與銷售,因此也是一種無奈之舉。做市商制度,對于某個品種來說是另一種形式的減量,但這種減量與真正意義上的減量有較大差別,當市場惡劣時,做市商甚至會面臨自己無法控制的風險;但又因出現這種概率的可能性較小,所以該模式受到了某些人的推崇。 因在“黃山”金銀幣的發行上采取了做市商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效果,中國金幣總公司于日前在發行“青奧會”金銀幣時,再次采取了做市商的模式,有的特許或者特約經銷商也只能分到兩三套,導致市場流通量驟減,價格暴漲,這種情況已經在此之前發行的“落月成功”1/4盎司金幣和1盎司銀幣上得到了體現。發行方雖然沒有在“落月成功”金銀幣上試行做市商模式,但因這套金銀幣的發行量只有1萬套,其較低的發行量在新品種中較為罕見,因此,在上市之后價格一路飆升,金銀套幣的價格為7000元,而其初始發售價僅為3760元(金幣3350元、銀幣410元),溢價幅度高達3000多元,銀幣價格高居1300元以上,漲幅超過兩倍。發行量對于金銀幣的市場定位的作用由此可見一斑,但也不能過于仰仗發行量的高低來判斷一個新品種的內在價值。此次發行“青奧會”金銀幣是多管齊下,一是大幅度縮減發行量;二是降低金銀幣的規格,比如,銀幣規格為1/2盎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