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幣市場有什么規律可循 |
發布日期:13-08-21 17:24:3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收藏》 作者:劉禮福 |
如今要玩金銀幣,不僅要明白它既有投資、增值的經濟屬性和收藏、鑒賞的文化屬性,而且更要弄明白的是,已有34個年頭的中國現代金銀幣,有很多規律可循。 趙燕生作為業界專家,從1998年開始從事金銀幣的市場體系研究。特別是經過近幾年的不斷總結和完善,趙燕生不僅創建了“中國現代貴金屬幣信息分析系統”,還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對金銀幣的總體運行狀況進行全面、深入和細致的分析,試探性總結影響市場發展的主要規律。日前,《中國收藏》雜志錢幣專刊特別采訪了趙燕生先生。 記者:根據您的研究,金銀幣的總體走勢有規律可循嗎?您的研究在現階段更多是一種探索,還是已經有了比較高的實用價值? 趙燕生:應該說,金銀幣的市場體系已經初步形成。首先,新中國成立后開始發行金銀幣以來的這34年間,其市場價總值已達到了1400多億元,有接近1900個幣種;其次是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規模不斷擴大;再次是收藏投資群體也在不斷壯大;第四,資金關注度也在提高;再加上幣市已歷經數次較大幅度的波動。這些因素構筑了金銀幣市場有規律可循的基礎。 金銀幣的市場規律具體來講主要有:一是價格波動規律,主要關注金銀幣的平均價格為什么會在一段時期內有較大幅度起伏;二是供需規律,主要從宏觀層面研究供需平衡問題;三是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的關聯性規律,主要研究如何通過市場交換最終實現收藏投資價值;四是整個市場存量與增量的互動規律,這其中涉及收藏群體、發行渠道、發行規模的關聯與變化;五是市場參與者利益均衡規律,這里主要研究如何通過保證收藏投資者的經濟利益來推動錢幣事業的發展和普及;六是發行管理規律,主要研究當前的發行銷售體制如何適應我國錢幣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我國的金銀幣已經具有一定時間跨度和體量,在較大規模的市場波動中,市場規律也已清晰顯現,特別是金銀幣的原始發行資料相對比較齊全,因此使用定量分析工具對這個收藏投資品門類進行比較全面研究,已經具備了信息和技術基礎。 鑒于上述情況,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我已經開發出“中國現代貴金屬幣信息分析系統”,相應的一些研究成果已經通過先后出版的兩本書籍向讀者介紹。當然,目前的研究水平還需要經受市場檢驗和不斷提高,特別是這個“定量分析系統”正在實踐中不斷升級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