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銀幣之上觀中外錢幣發展史之流變——小議2012北京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紀念銀幣 |
幣中幣的構圖以元朝“至正通寶”作為表現中國錢幣的主體圖案,錢文漢字楷書端莊秀麗,顯示出中國傳統文化之書法的魅力。由于元代通行紙鈔作為主要貨幣,故“至正通寶”鑄造幣在我國錢幣史上具有特殊意義。右下側以相對較小的面積,選擇代表西方的威尼斯杜卡特金幣,尺幅雖小,但手持福音書的圣馬可把十字架頂的權杖給跪拜在地的威尼斯總督的圖案卻格外清晰。中西方各具代表性的錢幣比肩而立又兩相對應,對稱的畫面也拉近了與觀賞者間的心理距離,使我們不覺得彼此的陌生,反而有一種天涯比鄰般的親近。
當代藝術充斥著抽象的元素,正面圖案設計緊扣博覽會主題,點線構圖所表示的畫面元素,以錢幣和郵票邊齒的抽象圖案為主;構圖上古典與現代完美結合,圓形方孔、方孔清邊被其它設計元素自然分割在不同的區域呈流暢的弧線;國名的定位與以往的常規做法有所變動,看似偏斜,卻與點線“群落”形成不規則的“對峙”,從而使畫面整體自然樸實且具有穩定性。
遙望未來,我們感覺到的是未知世界的空寂遼闊。任你聯想,任爾科幻,心有多大未來就有多遠,點線構圖的構思傳遞的仍然是來自時空的流變。返璞回溯既往,歸真勇于實踐,從這枚錢幣博覽會銀幣藝術作品中,我們看到錢幣發展史的昨天、今天,還能從中展望不斷向前的明天;世界潮流浩浩蕩蕩,不單單是繼承中西文化的交往,還要勇于應對東西方融合和經濟全球化的挑戰。(供稿:裕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