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遠在追求屬于我自己的70% |
發布日期:10-04-23 08:26:4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遙石 |
對于韓曉生,采訪之前最深刻的印象來自于一本名叫《在路上》的文宣冊(沈陽造幣有限公司模具設計制作中心設計室五周年回顧文宣)。一幅個性色彩濃厚的水彩自畫像,遠望天空的目光,凝重而蒼涼,深邃的眼神中有一種近乎執拗的堅定。所以未見面就有了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
初見之下并沒有多少意外,一個黑黑瘦瘦的漢子,一張堅毅的臉龐,很“藝術”的氣質。韓曉生是北方人,1974年生于遼寧本溪,一座聞名遐邇的鋼鐵之城,家鄉水土造就了他堅毅不屈的性格氣質;1998年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版畫系,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在他的藝術理念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是立體派和自然主義畫派。 我喜歡立體派 初見韓曉生,或許是他的自畫像留給我的印象太為深刻,踏進他的辦公室之前,腦子里一直徘徊著這句話“一種藝術,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才有希望”。 韓曉生的辦公室,別號“摘星閣”,是否取意“九天攬月處,自有摘星人”,我沒有問。進門右墻,整一面墻都是黑白素描畫,幾乎都是人物像。忽然我的眼睛被定格在一張名叫“童心”的黑白素描畫上,滿臉褶皺的老婦人,孩子氣地把手指含入口中,眼神中透露出來的是童稚般的干凈,素描的左下角:曉升,2007,12。 我了解到那一整面墻都是他的作品,“工作的地方太整潔了,不太有靈感,所以加點東西”,這樣的回答,“果然如此”之下還是有些意外。說實在話,韓曉生更像一個藝術家而不是傳統印象中的工藝美術師,帶著點不那么“體制”的率性。話題就從藝術開始。我指著滿墻素描,問他什么是藝術。韓曉生沉吟片刻,說,“藝術其實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最簡單的例子,人活在當下時代,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切都在變化,人事在變,城市建筑也在變。我們都在說古典和現代。原始的東西很簡單很抽象,那是樸實的美。隨著人類智商的進步,越來越寫實,模仿的越來越像,這就是古典的。認識還在進步,再從這里跳出來,又回到原始。走過了復雜,抽象出來,其實更有內容。”我問,“就像王國維的三重境界?”他想了想,“異曲同工吧,簡單、復雜再到簡單,但這不是一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