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珍——清代尤通制犀角乘槎①(chā平聲)杯(子安) |
發布日期:10-08-17 08:24:5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子安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0年8月下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類別】犀牛角雕 杯由材形狹長如舟狀的廣角制成,材質晶瑩純凈,琢磨光滑圓潤。作品利用犀角的天然形狀巧做為槎,采用圓雕、浮雕等多種技法,巧做成仙人乘槎形杯。槎首如同靈芝花瓣,槎中后部以梅花、牡丹、荷花相擁,似為舟篷;內雕一仙人背倚篷帳,斂服端坐,手持如意,面露笑顏,架腿翹足,昂首向天。老人身前為杯口,口不甚圓,有一圓洞與杯口相通;槎首船身下部雕有浪花飛濺的水波紋,顯示出這艘“仙人槎”正在破浪而行。杯腹中鐫刻楷體乾隆御題詩及“比德”、“朗潤”2方印;槎首前面刻篆文“再來花甲子”和“尤通”字款,下有“雨源”小印。“仙人乘槎”這一題材古老有趣,反映了先民成仙升天的美好愿望和奇思遐想。整件器物雕刻層次分明,主題突出,形神兼備,線條流暢,為明清犀角雕刻品中的佼佼者。 此槎杯制于明末清初時期,是尤通眾多犀角作品之一,光潔瑩潤,色如淺栗。由于犀角形長,兩邊色黃淡,中間微暗,作者便以漢使臣張騫通西域的故事為題材,巧妙地將犀角制成“槎”形,在船上刻出樹干,沿船邊輕輕刻出浪花,并雕出人物悠然、自信、沖波迎浪的形象。此杯收藏傳承脈絡清晰,這件犀角槎杯深藏清宮內,1783年,乾隆皇帝在古物箱中發現這件作品,對尤通的雕刻技術大加褒揚,多次親筆御題詩句贊譽,并作注,對尤通的作品進行考證。這件形制自然、角質瑩潤的犀角仙人槎杯,在藝術設計、雕刻技巧上均有獨到之處,確為明末清初時期犀角器皿中的珍品,屬于見諸記載傳承有緒的名家犀角杯。 中國自古以來將犀角視為“物之珍”、“國之寶”。犀角為珍貴藥材,具有廣泛的藥用療效,更兼有辟邪鎮兇護平安的作用。相傳用犀角杯飲酒可清熱解毒,所以,早在漢代人們就用犀角制成飲酒器皿用以強身祛病福壽延年。傳統角雕與牙雕、玉雕、竹木雕在古代屬于宮廷和有錢、有閑階層享用的藝術品,而角雕所用材料主要為犀牛之角。犀牛是世界的稀有動物,其角禁止入藥,警戒級別為一級保護;其中亞洲犀牛角最為珍貴,可惜已在亞洲大陸板塊絕跡于江湖。由于犀角得之不易,受到歷朝政府的控制,甚至犀角制成的藥物和飾物都成為等級尊卑的標志。犀角較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