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紙不同價,第三套人民幣的傳奇――三版壹角券 |
發布日期:10-08-16 08:26:5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0年8月下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第三套人民幣系列漫談之一 第三套人民幣是中國獨立自主研制出來的第一套貨幣,也是發行和流通時間最長的一套人民幣,1962年4月20日開始發行,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前后發行了7種面額9種版別(不含紙分幣和硬分幣)。時間長達38年之久,作為一種歷史見證,其史料價值和文物價值是顯而易見的。 第三套人民幣券別結構合理,品種齊全,票面設計明快活潑,打破了以往邊框式設計風格,呈現開闊深遠的畫面。制版、印刷、色彩、防偽等工藝都較第二套人民幣有很大提高和變化,其中“壹角券”是最富傳奇色彩的券種,前后有三個版別面世,也造就了人民幣發行歷史上一段頗具談資的花絮。 第一版是1962年發行的1960年版“紅壹角”(也有稱“棗紅壹角”),這個版別的圖案和顏色與后面兩版完全不同,因其主色調為棗紅色,故被稱為“紅壹角”(或“棗紅壹角”)。 它的正面圖案為“教育與生產相結合圖”,票幅比后面兩版的紙幣大。因為這個版別著色穩定性差,以及其票面結構、顏色配比,冠字號碼等方面,都與其他票券不夠協調,從1971年11月20日起銀行便只收不付。這枚券退出市場還有一個很有政治色彩的原因,就是票面圖案中人們的走向,我們稍加注意便會發現,“紅壹角”中人們的走向朝“右”,這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是很不合拍的,有右傾之嫌,后來發行的版別中人們的走向就改成了向“左”。因此在鑒賞或收藏過程中,我們對于那段特殊的政治時期也會有直觀地了解與感受。這個版別自1971年開始被央行回收銷毀,存世量很少,目前的市場價格僅次于后面的“水印背綠壹角”。 第二版是 1962年版的“背綠壹角”,票面的背面顏色為墨綠色,也有俗稱為“背綠券”。 由于背面菊花圖案中間為棕色,兩邊為墨綠色,有點像蝴蝶展翅,因此又被稱為“蝴蝶版”。該券于1966年發行,發行后不久,發現它與1964年發行的1962年版墨綠色貳角券的顏色相似,不易辨認,流通使用過程中經常發生混淆,因此自1967年11月起銀行只收不付。這個券別前后流通不過一年多,即宣告退出歷史舞臺。而且由于分次印制該券時采用的鈔紙不同,其中少量使用空心五星水印鈔票紙印刷,因此又出現有帶五角星水印和無水印兩種,這兩個版別之間由于發行量大有不同,因此市場價格也是天差地別,無水印版目前市價基本在2000元左右,而有水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