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紀念銀幣
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紀念銀幣
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金銀紀念幣發行,計劃發行量之小令其成為市場關注的對象。“控制發行量成為了市場上漲的重要原因。”但市場人士質疑發行量的縮減能否救市?發行量少的藏品是否就一定值得收藏呢?專家認為,還要看“縮量政策”是否有延續性,“收藏者除了追量少外,還要考慮題材的重要性。”
金銀幣發行量集體“縮水”
根據央行公告,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金銀紀念幣包括最大發行量10000枚的1/4盎司圓形金質紀念幣,最大發行量2000枚的5盎司圓形銀質紀念幣,最大發行量各20000枚的1/2盎司圓形銀質紀念幣為精制幣(2枚)。
“5盎司銀幣只發行2000枚,甚至比某些5盎司大規格的金幣發行量還少。”收藏金銀幣多年的吳先生對此感到吃驚,“可以說以往從未把發行量壓得這么低。”事實上,“縮量”正是2014年貴金屬紀念幣發行的“主旋律”。觀察官方公布的2014年發行計劃可以發現,10個系列品種中不乏亮點,其中包括有延續性的生肖、熊貓、佛教圣地、青銅器、世界文化遺產等系列,也有開辟了與國外建交紀念第一套貴金屬紀念幣的發行以及“落月”等關注度高的品種。
“相比之下,生肖、佛教、青銅器等題材與同系列前期發行的品種發行量基本持平,但是也有出現了與同個系列明顯減少發行量的品種。”廣州某紀念幣公司經理嚴冰以“落月”和去年發行的同為航天系列的“北斗星”比較,“北斗星金幣、銀幣的發行量分別為3萬枚、6萬枚,而‘落月’僅分別為1萬枚、3萬枚,可以說是‘劇減’了。”
發行量少不等于價格一定漲
強而有力的控制手段對市場起了直接的作用。從節后金銀幣市場看,以2014年馬年金銀幣和落月金銀幣為首的品種價格節節攀升。“減少發行量確實是一個有利于金銀幣市場回溫的舉措。”嚴冰說。盡管不可忽略市場回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國際黃金白銀價格的回穩,但是發行量的劇減直接刺激了市場的神經,“貴金屬紀念幣雖然有金銀材料價格的支持,但是發行量的大小還是影響到其市場的接受價格。發行量的減少,加上市場原本的需求,導致了供求關系的緊張、價格的上漲。加上節前禮品市場的消耗,使市場的存貨減少,最后出現價格不斷上漲的現象。”
不過,對于市場受刺激而產生的反應,有商家擔心一旦這種縮量發行的政策有變,又可能令市場跌入低谷:“現在誰也說不準這種政策會延續多久,明年是不是也是這樣的政策。”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