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秘密增持了多少黃金 |
發布日期:14-02-12 09:06:5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卓越理財 作者: |
。 一、外匯儲備多元化的呼聲越來越高 國內對分散外匯投資的呼聲越來越高,黃金市場縱然較小,但并不代表不可以分散一部分外匯儲備在上面。央行增持黃金基本上符合市場的呼吁,不會像持續購買美國國債一樣充滿輿論壓力甚至是指責。更何況相比其它主要國家,中國官方黃金儲備占外匯儲備的比例依然較低(各主要國家黃金占總儲備中的比重為2至 8%,中國這一數字約1.7%。)。 二、2013年上海自貿區獲批,人民幣國際化借黃金交易迅速落地。 人民幣國際化看上去是一個順其自然的過程,對于人民幣來說,可以從全球主要資產的計價交易入手。 上海自貿區能容納2000噸黃金的金庫已經對外開放,上海黃金交易所正在籌備推出以人民幣計價的國際版黃金交易,目前已進入了落地實施階段,而之前一直構思的用美元計價的國際版黃金交易模式最終沒有獲批。這說明在央行眼里,黃金與人民幣的關系可能遠比市場所預期的那么簡單。黃金是為數不多的國際化和標準化程度非常高的金融資產,借助黃金的國際流動性,中國不需要立即放開國內證券、債券等資本市場,人民幣很快就可以成為國際通用資產的計價貨幣,并形成一定的循環。 三、增持成本大大降低了 如果中國央行在2013年4月份開始增持黃金,整個成本基本控制在了1300美元附近,盡管還有諸多國際投行在看空金價后市,但1300美元相比 2011年最高的1920美元來說,已經是小巫見大巫了。另外,央行增持黃金其實更擔心對市場的影響,由于黃金儲備是一個長期的戰略問題,所以價格的漲跌并不會成為一種絕對考慮因素,只要其增持舉動不要引起價格飆升,央行秘密增持黃金儲備的方法就是成功的。況且2013年增持黃金也會拉低2010年至 2011年間增持的成本。 四、有“中國大媽”掩護,秘密性更高 受到中國大媽搶金數據驚人等消息的影響,中國的黃金消費量各種數據滿天飛,而且市場總是相信這種消費是市場行為,除了一些專業分析人士,國際市場并沒有更多的將注意力轉移到中國央行的需求上面。也就是說央行的增持既沒有抬高中國黃金消費者的成本,也沒有引起國際金融官方領域注意。畢竟在全球信用貨幣主導經濟的時代,中國央行大幅增持黃金說出去并不是一件特別光彩的事情,因為正如新一任美聯儲主席耶倫所講,人們只有在恐懼的時候才會購入黃金。 五、符合歷史潮流 2013年,按照花旗銀行的預計,全球央行凈買入的黃金有所減少,但依然會達到400噸。也是在2013年,德國等國要求查驗存儲在美國的黃金儲備,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