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世界黃金協(xié)會報告稱,在中國將黃金純粹用于金融操作是需求的一種形式,也是影子銀行(行情 專區(qū))的一小部分,這部分黃金在2013年底總量可能達到1000噸。
隨著人民幣在岸匯率波動幅度放開,市場對于國內千噸黃金融資崩盤的擔憂顯現(xiàn)。但從金價的影響因素來看,即使黃金融資發(fā)生崩盤,對于金價的影響也是短暫的。
黃金融資交易涉及了現(xiàn)貨黃金的進口和黃金半加工品的出口,這也是外匯進入中國的方式之一。
中國香港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也是內地貿易商進行黃金套利的主要窗口。由于香港離岸人民幣匯率與內地在岸人民幣匯率走勢并不完全一致,離岸市場人民幣升值幅度更明顯,套利主要是利用離岸與在岸人民幣的即期匯差。
據(jù)報道,國內黃金貿易融資交易涉及以下四個步驟:首先,在岸黃金廠家把信用證支付給離岸子公司,并從保稅區(qū)倉庫或中國香港進口黃金到內地;然后,離岸子公司以收到的信用證作為抵押,從離岸銀行借入美元;第三,在岸黃金廠家收到離岸子公司的美元款項,并把黃金半加工品出口。
另一種不可忽視的利用黃金融資的方式是黃金租賃,一般是符合條件的企業(yè)通過租賃向銀行租用黃金,到期后歸還同等數(shù)量、同等品種的黃金,并支付相應的黃金租賃利息,而承租方擁有黃金在租賃期間的處置權。
從供需角度來看,黃金的需求主要存在于實物、避險及抵抗通脹三個方面,這是影響黃金價格的主要因素。
更細致地來看,以中國和印度為主的消費國對于黃金飾品的需求、為了對抗經(jīng)濟增長過程中過快增長的通脹、為了規(guī)避經(jīng)濟風險而產生的以對沖基金(行情 專區(qū))為主的投資機構的黃金資產配置需求、央行黃金儲備需求,以及黃金礦產企業(yè)和珠寶首飾類企業(yè)為了平衡黃金價格波動風險而產生的對沖需求,共同構成了黃金價格的主要影響因素。其中,以對沖基金為主的投資機構資產配置需求占據(jù)了全球黃金交易的大部分份額,這也就意味著對沖基金為主的投資機構才是影響金價變動的市場主要力量。
中國黃金融資對于金價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這種影響并不足以持續(xù)。
引發(fā)中國黃金融資量激增的原因主要是:中國經(jīng)濟逐步放緩并且貨幣供應量減少;信貸成本高、部分企業(yè)獲取信貸困難;離岸匯率與在岸匯率雙軌并存等。這些因素包含經(jīng)濟發(fā)展、信貸及外匯制度等方面。
隨著在岸匯率波動幅度放寬,內地與香港匯率差逐步收窄將令匯差融資規(guī)模縮小,最終喪失其優(yōu)勢。
此外,2013年國際金價大幅下跌28%推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