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飆升背后的大國博弈 |
面臨的困境:中國已持有超過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其中70%為美元資產。如果在外匯儲備資產中繼續維持或增加美國國債,那么會面臨美元對一籃子貨幣貶值或美國出現通脹的風險,這無疑是中國所擔心的;但由于中國持有的美元太多,如果中國選擇實行外匯儲備多元化,拋售美元,必然導致美元迅速貶值,那么馬上就將面臨資本損失。 其實,何嘗是中國,所有擁有將美元作為主要外匯儲備資產的國家都存在“美元陷阱”的問題。 于是,全球各國的央行紛紛加大了黃金的儲備增持力度。 誰能充當“世界貨幣” 數據已經非常清楚地表明美元不再擁有過去的影響力。今年第一季度末,世界各國央行儲備中美元的比重已經下滑至60.7%,去年同期為61.8%。從過去十年來看,這種趨勢顯露無遺。2001年,美元占央行儲備的比重為71%。每年只有些許下降。但時間久了就積少成多。一旦美元占央行儲備比重跌破50%,就可以正式宣告其儲備貨幣的時代終結。 美元正在喪失主導地位,這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對于誰將取而代之卻幾乎沒有共識。黃金,人民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準貨幣──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還是人們尚未想到的其他貨幣? 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會長余永定表示,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之后,浮動匯率取代了固定匯率,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必要性減少,對于外匯儲備的需求減少,與此同時又出現了貿易項目的自由化,外匯資產可以通過資本市場得到,而不一定要通過貿易順差。對一個國家來講,外匯儲備根本不是問題,隨時可以在市場上得到,關鍵是你國家的信譽,如果信譽好,那你肯定能從國際金融市場 上借到錢,所以需要對美國形成貿易順差。所以,在相當一段長時間內,盡管出現不少次金融危機,沒有體系的體系,也就是“后布雷頓森林體系”,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運行是正常的,全球經濟的急劇發展就是在一種沒有體系的體系下發展起來的。 “但九十年代后出現了一個比較大的問題,美國貿易逆差持續增加,全球不平衡問題愈演愈烈,美國只有在克林頓執政期有一年的貿易順差,剩下全是逆差。全球不平衡就形成了,美國的經常項目逆差04年之后超過了5%,在06年是6%,每年這么多,加起來就變成了存量。美國凈債務占GDP的比例越來越高,所謂越來越高也就是45%左右。” 這種情況會導致出現什么問題?余永定說,“如果一個國家的外債占GDP的比例越來越高,那么投資者必然要懷疑這個國家是否有能力償還外債,這種事情遲早要發生。” 在余永定看來,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