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飆升背后的大國博弈 |
2001年9月11日,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12月份交割的黃金期貨收盤價為280美元/盎司;2011年9月6日,在創下1922美元的歷史新高后,黃金當日收盤價為1873美元/盎司。十年間,黃金的價格上漲了669%。 震驚世界的“9·11”事件改變了美國,也幾乎改變了全世界,包括黃金的價格。 “9·11”之前的世界,站在新千年第一個十年門檻上的美國在國際體系中的地位一騎絕塵,美元在國際支付體系中擔當絕對“主角”。十年后的今天,我們面對的世界是:黃金在漲,歐元處于分崩離析的邊緣,或許最為重要的是,美元正在長期走低,全世界對美元國際儲備地位的信心在動搖。 美國學者弗朗西斯·加文(Francis Gavin)指出,布雷頓森林體系破滅后,與黃金脫鉤的美元得以自由地吹脹,幾十年來,世界紙面財富總量增加速度高于實際財富增長的數十倍。 如今,地緣政治的動蕩、全球金融危機后遺癥、歐美債務危機,甚至還要包括“9·11”以后美國耗資巨大的反恐戰爭等綜合因素,刺破了長期以來美元主導下濫發“紙幣”的泡沫,尋求價值之“錨”的各國央行和投資者抓住了黃金。于是,具其天然貨幣屬性的黃金登場表演了。 黃金既是商品也是金融品,還是政治品。歸根到底,黃金本輪的上漲,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坍塌后國際貨幣體系核心的儲備貨幣制度“病兆”的體現。 黃金價格是一種貨幣現象 分析人類開采黃金并用作貨幣的歷史,可以得出兩個結論:一是黃金是人類迄今為止找到的最好的衡量和儲藏財富的“貨幣”;二是全球處于和平穩定發展時候,黃金價格就處于低位,甚至被人淡忘,但當全球局勢動蕩、危機四伏時,黃金的價格就會飆升。 在人類歷史上,嘗試了各種貨幣形式,黃金是最好的衡量和儲藏財富的方法。 “土地當然有價值,用貨幣的形式衡量總是往上走,但是,土地的權力可能被沒收,或者丟失。房屋可以儲存價值,但是,房屋不能被運輸,建筑材料隨著時間也會受侵蝕。股票和債券可以產生可觀的回報,但是,也有可能丟掉一個人的積蓄。”在華爾街從業多年的基金經理陸旻說。 根據陸旻的測算,一個古羅馬的參議員,每年的收入相當于86盎司黃金,和今天發達國家一個中等收入家庭平均收入很相近。在倫敦的街頭,今天1盎司黃金所能買到的面包,和1890年的倫敦買到的數量是一樣的。這說明了黃金很好的財富儲存功能。 黃金的價值是恒定的,但黃金的價格卻是波動的,其波動與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緊密相關。黃金價格的上漲,不能簡單用普通大宗商品通用的供給需求的框架來進行分析。黃金的價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