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和IMF歷來是黃金市場的主力軍,除去美元因素,它們也是黃金市場價格的最大操盤者。據IMF公開數據顯示,俄羅斯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黃金買家。俄羅斯央行在過去的十年中增持了570噸(1830萬盎司)的黃金。按1650美元/盎司的價格算,總價值達301億美元。
不只是俄羅斯,各國中央銀行在至少兩年內都是黃金的凈買家。而2012年的數據顯示,全球央行單年買入量已經破紀錄。表1列出了2012年黃金儲備增加及減少的國家。
根據目前的數據,2012年央行購買黃金的凈增長為1480萬盎司,增持量大于大多數投資者的預期。從凈增長的角度看,各國央行增持量是自1964年以來的最高紀錄——大于17%。
無論黃金的價格走勢漲跌如何,各國央行官員在繼續增加他們的黃金儲備。但是,這些數據很多不包括中國以及其他一些小國家。上次中國官方公布的黃金儲備是在2009年。
據彭博的數據,俄羅斯已經是過去的十年中最大的黃金買家,約占總比例的25%。關于中國央行的數據是基于人民銀行通過香港市場的進口,以及中國每年生產的黃金未出口部分。據IMF的數據,人民銀行官方持有的黃金儲備為1054噸,而在過去十年中國黃金儲備增加了大約425噸以上。
然而以上數據大部分被低估:僅2012年12月份,通過香港的黃金進口達到創紀錄的109.8噸;2012年的進口也創下歷史最高紀錄的572.5噸;如果加上國家2012年的金礦產量——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生產國,每年生產大約970噸的實體黃金;自2001年以來已累計進口達到1352噸;自2001年以來,進口量加生產總額高達4793噸。
所以,在公開數據中,過去十年中國外匯儲備增加額僅占進口加生產總量的10%,這是非常令人懷疑的。雖然十年來中國人購買了大量的黃金,但私人黃金購買占據整個黃金市場的90%?這是難以想象的。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截至2012年年底,中國私人持有黃金總量大約在2900噸左右。如果該數據可信,那中國央行實際的黃金儲備要比公開數據多出一倍,增持黃金的速度也遠比俄羅斯強。
著名對沖基金經理吉姆·里卡茲在2月份曾經說過,中國新增的黃金儲備有可能高達2000噸到3000噸,即比彭博2009年報告的1054噸增加了兩到三倍。
里卡茲認為,下一波大的黃金行情的催化劑,將是中國公布黃金儲備頭寸:“在2013年后期或者2014年,在中國公布最新黃金儲備數據之后,黃金價格會迅速攀升至2500至3000美元(每盎司)。” 里卡茲預計屆時中國的黃金儲備將達到4000噸或以上。這個數字意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