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鳳祥”被查 記者揭秘廣東金價“定價準則”
上海“老鳳祥”等多家知名珠寶品牌因涉嫌壟斷上海黃金飾品零售價格遭整改后,廣州市場消費者也普遍質疑珠寶大品牌之間存在隱形“協約”。本地行業協會對此解釋,廣東市場8年前就已推行“價費分離”機制,品牌之間價格差異很大,雖有行業自律準則,卻不存在強制性“協約”。上周末,廣州市場的千足金價格則普遍跌破了行業協會25%的準則下限。
“老鳳祥被查事件,聽說了呀,大牌之間潛規則不降價,要不然,國際金價跌那么快,怎么沒有見他們大降價?”在天河區的某高檔商場,林阿姨對記者如是說;周末她來商場挑黃金項鏈,但只看不買,“報上說,黃金還會跌嘛。”
剛剛過去的周末,上海金銀首飾行業傳來消息:因涉嫌價格壟斷的問題,老鳳祥、豫園商城(下屬老廟黃金、亞一金店)等黃金飾品企業正面臨發改委的整改;老鳳祥及豫園商城均發公告承認傳聞,稱“一旦獲得調查結果公司將及時予以公告。”
調查內容是:上海黃金協會牽頭制定的《黃金、鉑金飾品價格自律實施細則》;部分商家依照細則“協約”定價,產品價格均不被允許超過協會“中間價”的正負2%或正負3%范疇。
廣州老鳳祥稱無影響
那么,“老鳳祥等企業被查事件”到底對廣東市場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力呢?剛剛過去的周末,記者走訪了天河、越秀、海珠三區的黃金首飾市場;在王府井的老鳳祥柜臺,記者下午觀望了1個小時,發現其門可羅雀,沒有成交一單貨品,就連來柜臺觀望的顧客人數都十分有限。而廣州本地商家、香港系品牌柜臺前,顧客人數明顯要比老鳳祥柜臺多。
老鳳祥柜臺經理、銷售人員均對記者說:“上海事件沒有對我們產生影響,沒聽熟客提到過類似事件。”不過,在王府井商場,記者隨機采訪了十幾位中老年顧客,居然有三分之一的人聽說了剛剛發生的“上海金企被查事件”。
整體來看,剛剛過去的周末,由于國際黃金價格反彈后震蕩,廣州市場的首飾交易比較平淡。目前廣州類似老鳳祥、周大福的知名品牌,千足金首飾價格較一周前微升至325~340元每克,位于3個月內的較低位置。部分顧客向記者抱怨:金價都大跌過,大品牌也不降價?是不是真有什么內部合約?
廣州各商家金飾價格差異不小。
廣東市場價格差異大
那么,廣東省內,是否存在諸如上海的價格約束體制呢?
本次采訪中,記者還發現,各商家銷售的產品價格差異高達40元每克,超過金價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