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價格漲幅或超40% 鋼鐵股仍面臨微利時代 |
鐵礦石談判仍在緊鑼密鼓進行中,此前市場傳言的漲幅40%如今恐怕要變成最低漲幅了。據了解,面對三大鐵礦企業的“惜售”行為,部分小鋼廠已被迫把長協礦的臨時結算價提高40%,鐵礦石談判顯得舉步維艱,更有國際投行預計,今年鐵礦石價格漲幅可能在60%。 而對于鐵礦石價格的上漲,依靠鐵礦石進口度日的鋼鐵股有點苦不堪言,只能通過提價進行轉嫁,而下游能否消化提價?這又是鋼鐵企業面臨的難題。 鐵礦石漲價將超40% 有業內人士表示,為方便成本和利潤的統計,去年部分鋼廠與必和必拓簽訂的長協合同到今年1月份到期,在面臨簽新年度長協合同的時候,必和必拓臨時提價40%。對于必和必拓的做法,盡管鋼廠不滿意,但迫于現貨價高,以及希冀獲得長協合同,也不得勉強接受。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的報告中預測,必和必拓、力拓礦業和淡水河谷希望隨著全球經濟復蘇,扭轉2009年的降價局面,基準鐵礦石價格2010年可能上漲60%,因亞洲需求強勁,鐵礦石現貨價可能平均每噸達127美元。該機構還預計,2010年全球鋼材需求將增長12%,這應該有助于鋼廠轉嫁大部分增加的成本。 一邊是鐵礦石價格上漲可能超預期,一邊則是鐵礦石進口可能創新高。聯合金屬網的資深鐵礦石分析師胡凱預計,由于年前進貨量少,且三大巨頭減少長協礦供貨,預計3月鐵礦石進口量將達6000萬噸,全年進口總量將創新高。數據顯示,1月份我國進口鐵礦石4662萬噸,同比增加1397萬噸,增長59%。 鋼鐵業去年凈利下滑超三成 截至昨日,鋼鐵上市公司中只有凌鋼股份一家發布了年報,凈利潤同比下滑11.76%,每股收益0.37%。公司在年報中表示,國家宏觀經濟雖已企穩向好,但回升的內在動力不足;我國鋼鐵產能嚴重過剩,即便擺脫金融危機,鋼鐵市場低迷狀態也不會立刻逆轉;貿易保護愈演愈烈,鋼材出口嚴重受限;中國政府已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40%-45%,鋼企必然要為節能減排付出更大的代價。鋼鐵行業已經進入優勝劣汰最殘酷的階段。 同時,寶鋼股份、柳鋼股份等6家公司發布了業績快報,行業“龍頭”寶鋼股份實現凈利潤57.53億元,同比下滑10.93%;八一鋼鐵凈利微增0.57%,其他四家公司實現不同程度的增長。而從上市公司的預告來看,武鋼股份、河北鋼鐵、鞍鋼股份等大型鋼企都預降50%以上,行業處境艱難。 中鋼協有數據顯示,納入統計的68戶大中型鋼鐵企業2009年實現利潤553.88億元(含投資收益、資產減值損失轉回167.52億元),比上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