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美經濟體QE忙 黃金受推動存疑慮 |
黃金市場目光再次落回到各國的貨幣政策上。 其實相對主流經濟體過去數十載的經濟周期,歐債危機也不過是各國貨幣寬松和緊縮循環之中的小插曲,它或許對金價走勢有短期的助漲助跌的作用,但從金市運行的大周期看,貨幣政策的演變在影響金價的因素中顯然要占據更多“戲份”。自2009年以來的“后金融危機時代”,各類經濟刺激對金價的助推尤為明顯,美國兩次量化寬松就是刺激政策的典范。而在QE2結束且QE3久不露面、歐債危機又暫告一段落的今天,量化寬松似乎有些“群龍無首”,這對金價來說可不是好事。 回顧一下過去三年金價屢創新高的歷史,除了2011年8~9月間金價沖上每盎司1900多美元的巔峰階段,其他兩次的大幅走高都是拜“QE”所賜。頭一次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各國在2009年初紛紛開始救市,伴隨流動性的爆發式增長、商品和股市的全線回升,金價一口氣從不足1000美元/盎司沖至2009年年末的1200美元/盎司。在2010年金價在1400美元/盎司處遭遇瓶頸后,美聯儲終于祭出第二輪量化寬松,此后半年內,國際金價由每盎司1400美元之下飛升到1560美元以上。 此后至今,或許是歐債的蔓延和各種地緣危機吸引過多的眼球,政策面的消息一度沉寂,但事實上今天的世界并不缺乏“寬松”的信號。如英國央行(BOE)公布的今年2月會議紀要就顯示,9位委員中有7位投票支持擴大QE規模500億英鎊,還有2位委員認為有必要擴大QE規模750億英鎊。此后,BOE貨幣政策委員會(MPC)委員費舍爾甚至表示,英國經濟前景依然高度不確定,他對是否需要更多量化寬松政策(QE)持開放態度。日本央行(BOJ)在2月政策會議上亦宣布把20萬億日元的資產購買專項資金再增加10萬億日元,這10萬億日元的新增部分將全部購買長期國債。日本央行(BOJ)行長白川方明強調,日本央行決心維持超寬松的貨幣政策,直至消費者通脹率有望達到1%。他表示,國際油價引發的物價暫時性上漲不會導致央行停止寬松政策,這凸顯出央行執行寬松政策的決心。 就連中國也于今年降低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盡管降準的首要目的是對沖外匯占款的變化,盡管降息還十分遙遠,但這也讓投資者猜測,中國國內經濟已逐漸開始“適度寬松”。從某種程度上說,“調準”更像是一個調利率之前的“喂招”,畢竟在上一輪“由松到緊”的過程中,在多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之后,中國才最終進入加息通道。 只是在上述經濟體釋放流動性寬松信號的時候,美聯儲這個最大的蓄水池一直沒有開閘。在去年6月美國QE2結束之后,美聯儲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