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險情緒升溫 黃金大跌后再現生機 |
隨著歐債危機惡化以及美國就業增速放緩,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近期持續大跌,這也促使對沖基金等大型投資人連續數月減持大宗商品的看多倉位。不過,在連續大跌之后,金價近日呈現企穩跡象。隨著外界對于美聯儲可能啟動新一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預期升溫,黃金似乎重新開始成為投資人用以避險和對沖通脹的利器。 基金連續三個月減倉 來自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最新數據顯示,隨著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對沖基金已連續三個月減持大宗商品的看多倉位,連續減持時間之長,為金融危機以來首見。 上周,標普GSCI商品價格指數累計下跌6.4%,創去年9月份以來的最大單周跌幅。其中,原油期貨跌至近八個月新低,棉花跌至27個月低點,鎳領跌基本金屬,周跌幅接近6%,小麥跌10%。而在整個5月份,標普GSCI商品價格指數大跌了13%,創下2008年以來最大單月跌幅。 根據CFTC的數據,截至5月29日的一周時間里,在美國交易的18種大宗商品期貨和期權合約的凈多頭倉位下降8.1%,至620715份合約。5月份的累計降幅擴大至26%。數據顯示,自今年年初以來,投機客當前最看空銅、石油、取暖油、玉米等。 Stifel Nicolaus公司的基金經理摩根蘭德表示,鑒于全球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大宗商品持續遭到拋售。他表示,歐債危機削弱了市場的風險偏好。 湯森路透的數據也顯示,5月份最后一周,各類基金從大宗商品市場撤資至少23億美元。基金連續第四周削減大宗商品凈多頭倉位,并軋平22種商品期貨和期權的多頭倉位近23億美元。這也使得以美元計算的大宗商品凈多頭倉位降至去年年底以來的新低。 一些機構對商品前景持悲觀態度。道明證券認為,大宗商品價格可能會延續跌勢,本月再跌11%,因為中國對美元計價原材料的需求可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認為,如果各國政府和央行接下來大力采取刺激措施,大宗商品可能在下半年反彈。 黃金大跌后再現生機 在大宗商品的集體“跳水”聲中,黃金期貨上周五開始陡然發力。美國令人失望的就業報告,引發了市場對于美國新一輪貨幣寬松政策的強烈預期。紐約金價上周五收高3.7%,一舉收復1600美元并升至三周高點。周一歐洲早盤,金價仍基本持穩,在1620美元附近窄幅波動。 經過了上周五的暴漲之后,黃金也成為今年迄今極少數仍維持正回報的資產之一,截至上周五收盤,國際金價仍上漲了3.5%左右。而就在剛剛結束的5月份,黃金和其他高風險資產一道遭到拋售,單月跌幅達到6%,且創下了連跌四個月的尷尬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