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后市,盡管可以期待外圍機構及散戶的看多預期有望在短期內繼續支撐金價,不過這對先知先覺的核心機構而言,將是更為理想的逢高建倉、攤薄成本的機會。投資者有必要對此保持警惕。
進入2014年后,在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下,黃金市場走出極具韌性的上漲行情。本輪漲升持續時間已創下自2012年9月以來最長紀錄,其間投資者的反應也從懷疑觀望逐漸轉向積極參與,紐約期金市場成交持倉出現穩步回升。
本輪黃金漲升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國經濟數據貫穿整個第一季度的疲弱表現,使此前高歌猛進的市場預期被遲緩多變的經濟現實絆了個跟頭。反映市場預期與數據偏差的花旗銀行美國經濟意外指數跌至半年多來的新低,投資者對沖核心資產(美股)不確定性的需求持續釋放,為黃金、美債等避險資產提供了支撐,而烏克蘭局勢等國際風險事件,在本輪行情中也起到了畫龍點睛的帶動作用。
不過,市場基本面環境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美國嚴寒天氣的結束,季節性因素對經濟的拖累自然也將難以繼續,未來一段時間美國經濟指標逐步回暖將是大概率事件,這對黃金市場來說顯然并非積極變化。事實上,某些市場指標已經顯示出部分投資者操作方向正在發生變化。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每月公布的銀行參與報告(BPR),會對各類大宗商品期貨市場的大型銀行機構參與情況進行統計,包括銀行參與家數及總體多空持倉。這類機構持倉,或是屬于自營交易業務,或是基于對沖其場外交易風險敞口,總體上能反映銀行機構或其重要客戶對某類商品的多空操作情況。由于這類機構在市場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持倉變化往往成為把握主力動向、判斷后市行情的重要依據。
在最新的3月銀行參與報告中,有一個耐人尋味的變化,即黃金期貨上的銀行空頭持倉顯著上升,而多頭持倉繼續下行,其結果是該類機構凈持倉自2013年5月以來第一次顯示為凈空頭狀態,這顯然與每周持倉報告中所顯示的機構凈多單大幅增長的現象背道而馳。這一背離反映了外圍機構對核心機構交易活動加以效仿的時間滯后,也往往是行情發展至中后期的標志之一。
展望后市,盡管可以期待外圍機構及散戶的看多預期有望在短期內繼續支撐金價,不過這對先知先覺的核心機構而言,將是更為理想的逢高建倉、攤薄成本的機會。高盛仍維持其國際金價在2014年底跌至1050美元/盎司的預測,摩根大通則在3月繼續將2014年金價預測調降11.60%至1160美元/盎司,顯示其看空信心仍然充足。投資者有必要對此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