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瘋狂外逃,匯率觸及40年新低,為刺激經濟三度降息,導致菜價上漲近五成,形成滯脹“死循環”。前幾年還被譽為金磚國家亞洲第三大經濟體的印度突然陷入危機,專家把這一切的根源歸結于—
黃金狂熱
印度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20世紀90年代以來,服務業占GDP比重逐年上升,印度已成為全球軟件、金融等服務業重要出口國。從結構上看,2011年印度GDP比重中有55%來自服務業,工業和農業的比重僅占27%、18%。
印度從1991年開始實行全面經濟改革,放松對工業、金融和外貿部門的管制,使得1992年—1996年經濟年均增速超過6%,令其享有“金磚國家”美譽。但截至2013年一季度,經濟同比增長僅4.8%,在過去36個季度中有多達24個季度經濟增長放緩。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亞洲大象”步履蹣跚?也許你常聽經濟學家說,龐大的經常項目赤字是罪魁禍首,這并沒有錯,但未能解釋最根本的原因,即印度人對黃金的癡迷殺死了經濟。
說到對黃金的狂熱,全球恐怕沒有一個地方能勝過印度。印度人無論貧富,幾乎每家每戶都有黃金,特別是印度女性出門不帶金首飾會被認為是沒有禮貌的表現,而這種熱愛在婚嫁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幾乎每個出嫁的新娘身上都戴滿各種金飾品。
資料顯示,印度人每年消耗800噸黃金,占全世界年消耗量的20%,使得該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黃金消費國,但正因為如此,一場災難卻悄然而至。
隨著印度人大量進口黃金(僅次于進口石油(行情 專區)),貿易項下的進口額激增,甚至遠超出口額,使得經常項目赤字常年出現甚至不斷擴大,這樣一來,反映貿易狀況的印度盧比就面臨巨大的貶值壓力,進而帶來嚴重的后果:海外投資者認為持有印度盧比資產的回報率降低,于是將錢轉移出去,這無疑是災難性的,因為今年一季度資本項下外國投資為170億美元,相當于同期GDP的7%。
盧比告急
資料顯示,去年四季度,印度經常項目赤字占GDP比重擴大至5.4%,創歷史最高,今年一季度雖有所改善,但仍高達5.1%,為歷史第二高水平。
接下來,資金瘋狂做空印度盧比。據統計,印度盧比對美元今年累計貶值10.2%,是亞洲表現第二差的貨幣,僅好于日元;而在全球最主要的20大新興市場貨幣中表現排名倒數第四,僅好于南非蘭特、阿根廷比索和巴西雷亞爾。
截至22日,印度盧比對美元盤中觸及0.01525,創自1973年有記錄以來最低水平。
無奈之下,印度政府宣布對黃金征收8%的高昂進口稅,以抑制經常項目赤字再擴大。這一舉動在短期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