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誤解最多的會影響金價的因素之一就是能源因素。很多分析師預測未來的金價與在系統中流通的法定貨幣量以及政府的金庫及債券債務總量有關。然而,全球在未來可能沒有這么多可用的能源供應可以滿足這些巨額債務的需求。
黃金與白銀是貨幣金屬,因為它們可以充當“經濟能源”庫,這是邁克●馬隆尼 (Mike Maloney)自創的一個詞。根本上來說,貴金屬是可以保存可交易能源價值的電池。
在過去,當某個國家印刷了太多的法定貨幣時(沒有黃金的支持),因為公眾對貨幣失去了信心,就會出現經濟震蕩。為了恢復公眾對金融系統的信心,政府會重新調整金價與流通法定貨幣總量的比例。
很遺憾,這個辦法這一次不管用了,因為這個世界可能沒有“負擔得起”的能源供應可以償還這些債務,而不管其貨幣是否有黃金的支持。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看黃金價值相比石油(行情 專區)價格的時候需要更謹慎一些的原因。
在確定黃金價值時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它的能源成本。
現在采礦業被迫開采的是金沙?
依然有很多懷疑者不相信石油峰值論或者其它的什么峰值論。他們的座右銘就是“人類的聰明才智可以解決任何問題,假如政府不擋道的話!北M管我同意這個觀點的表面價值,但是它依然不會改變高品質金屬、石油能源、材料(行情 專區)及木材都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這樣一個事實。
我們聽到了一些新發現的金礦,其品位令人振奮,在6-10g/t(克/噸)之間,但是你可以坐上時光機回到過去,把這些結果告訴在19世紀晚期的采礦者…他會嘲笑你。為什么?因為在那個時候全球的黃金品位平均都在25-30g/t之間-幾乎是每噸1盎司。
假如我們來看一下下面的兩張圖,我們就可以看出黃金的產出率已經下降了多少,還有每盎司精煉黃金所消耗能源的急劇增加。
在2005年,最大5家黃金生產商的平均黃金產出率為1.68g/t,但是截至2012年,這一數字已經下降了27%,已經只有1.22g/t。當今最大的黃金開采商所提煉的黃金產出率還不到19世紀末期的20分之一。由于礦石品位下降,需要消耗多得多的能源來開采和加工,才能得到同樣多或者更少的金屬。
在2005年,這些采礦者生產了2520萬盎司的黃金,每盎司消耗的柴油量為12.7加侖。然而,到2012年的時候,黃金總產量下跌到了2390萬盎司,而柴油的消耗卻翻了一番,達到了每盎司25.8加侖。
在黃金開采行業中,不僅實際的能源成本急劇增加,所有其它的成本也都在急劇地上升。勞動力、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