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本位“復辟”難以成氣候 |
金本位制忽然有了重新出山的跡象。 倫敦街頭本月出現了英國第一臺黃金 自動提取機。顧客只要將信用卡或現金塞入其中,機器就會吐出貨真價實的小金條。差不多與此同時,瑞士議會決定將于今年晚些時候討論創立與現行貨幣瑞士法郎平行的金法郎的可能性。這種“金法郎”每個含金量為0.1克,將根據國際金價 浮動,并由市場決定它與現行瑞士法郎的比價關系。另外,歐洲議會擬討論恢復黃金在交易所和銀行 的清算貨幣地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摩根大通恢復了黃金的貨幣功能,美國猶他州盡管在美國經濟棋局中地位并不重要,卻率先通過法律恢復金本位制。 黃金受到追捧,無非因為紙幣體系出問題了。的確,歐元似乎分崩離析,美元在全球儲備體系中的王者地位正在滑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元在各國央行所持儲備貨幣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之勢,2011年第一季度末已經下滑至60.7%,而去年同期則為61.8%。從絕對數字來看,這相當于美元儲備較之其比重保持不變的情況少了580億美元。再往前看,趨勢就更明顯了,例如,2001年,美元占各國央行儲備的比重高達71%。西方金融界人士估計,在未來5至10年,美元占央行儲備比重將跌破50%,預示美元的儲備貨幣時代終結。 于是,有人開始大造黃金本位可能復辟的輿論,并預計黃金價格 有可能上漲到每盎司5000美元。近年來的金價走勢也似乎在配合這種預言。在投資者和投機者的雙重拉抬下,輕松越過了1600美元/盎司關口,大概是10年前的5倍多。 那么,黃金真會取代美元,再度登上貨幣之巔?答案顯然未必。 首先,黃金儲量有限且分布不平衡。人類至今大概開采出了15萬多噸黃金,目前這15萬多噸黃金中的40%左右是作為可流通的金融 性儲備資產,存在于世界金融流通領域,總量大約為6萬多噸。其中超過3.3萬噸的黃金是各國擁有的官方金融戰略儲備,2萬多噸黃金是國際上私人和民間企業所擁有的民間金融黃金儲備;而另外60%左右的黃金是一般性商品狀態存在,比如存在于首飾制品、歷史文物、電子化學等工業產品中。而地底下大概還有9萬噸黃金。其中南非占世界查明黃金資源量和儲量基礎的50%,占世界儲量的38%;美國占世界查明資源量的12%,占世界儲量基礎的8%。除南非和美國外,世界主要的黃金資源國還有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澳大利亞、加拿大、巴西以及中國等。換句話說,全世界可以拿出來作為貨幣的黃金,主要是各國的官方儲備以及國際市場上可以購買的實物黃金。就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