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4年僅上漲20% 下半年投資黃金或跑輸大市 |
核心提示:雖然股價升降同經濟有一定關系,但經濟不是股市,股市不是經濟;兩者既可以背馳,亦可以同步。 1997年8月開始,投資市場是瘋狂的。過去十四年的股市、匯市、金市、樓市的起起跌跌,既帶來機會,但同時破壞力也十分強。 如今,投資者對美元極度悲觀。分析界5月份時猜測,美國第二季GDP可上升3.3%, 6月份修改為2.7%,7月底公布時只有1.3%(第一季更修訂為0.36%)。美國經濟增長放緩速度十分快,證明美國自2007年起已陷入日式經濟——好也好不了,壞也壞不了。 全球GDP陷低增長 美國聯邦政府和個人皆面對減債壓力,令企業不敢招聘新人手,歐債危機亦減慢歐洲的經濟擴張,加上中國面對較高通脹壓力,2011年下半年全球GDP 增長率放緩十分合理。全球GDP陷入低增長是未來大方向(不是衰退),令全球股市由高PE時代走向低PE時代。 2001年起人們對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信心正在下降,但至今沒有一個國家的貨幣可取代美元的國際地位。這段青黃不接期,令國際金融市場大上大落,美國股市由2000年起步入低PE時代。 美債如失去3A評級地位會很麻煩,因為不少基金指定只能持有3A級債券,但上周債市表現十分平靜,代表No Big Deal(無大礙)。 上周股市又再下滑,去年11月至今,恒生指數在4000點內升降,升也升不了,跌也跌不了,但個別股份升降幅度很大,買錯股份如不止蝕,損失可以很大。 自1997年8月至今,恒生指數過去十四年由1997年8月的16000多點,上升至今天的22000多點。十四年升幅只有約35%,所經歷的大上大落包括: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 年科網股泡沫、2007年10月全球金融海嘯及2010年11月開始的中小企洗倉潮,但個別股份升升降降也帶來危機及商機,能否賺錢便看你如何把握。 花開須折 長持過時 在美國“高頻交易”已占據股市50%的成交額,香港目前15%的交易額是來自高頻交易,我個人不主張買賣次數太多,但亦反對做不切實際的長線投資。“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由2008年11月開始的港股牛市,嚴格說只是2007年10月開始的超級大熊市中的一次大反彈,不是真正牛市。香港由1967年起的超級牛市早在1997 年8月結束(2000年起港元追隨美元貶值,令恒指在2007年10月再創新高點,但以金錢購買力計仍不及1997年8月)。未來恒生指數升穿2007年10月的31958點的機會不大。 股票市場早已成為少數人賺大錢、大多數人輸錢的地方。散戶選股水平不高,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