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暴跌 金店趁火打劫? |
近期,以老鳳祥為首的多家上海金店接受國家發改委反壟斷調查一事引起了社會的關注。中國媒體報道稱,上海地區多家金商經由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商定、統一金價。雖然該協會細則規定金店黃金、鉑金產品進行定價時,均不允許超過協會所約定“中間價”的正負2%或正負3%,但金店在執行這一規定時往往連1%的靈活定價空間都沒有。 發改委調查上海金價壟斷,對此,IBTimes中文網采訪了北京市邦道律師事務所律師唐向前與24K99黃金網分析師王楊。 唐向前認為,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的行為已經違法。這種多家企業相互串通、制定統一價格的行為,已經涉嫌構成壟斷協議。“企業間的"價格聯盟”,就屬于固定價格的壟斷協議,一旦市場形成壟斷,就會破壞市場的公平競爭,最終會損害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據《反壟斷法》相關規定,公司如果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將由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并處去年度銷售額1%以上10%以下的罰款;尚未實施所達成的壟斷協議的,可以處50萬元以下的罰款。 “行業協會違反本法規定,組織本行業的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的,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處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可以依法撤銷登記。”唐向前進一步解釋說。 至于為何上海會出現這種壟斷金價的行為,黃金分析師王楊解釋說,上海地區出現金店聯手壟斷也是“迫不得已”。“上海地區黃金飾品加工費比全國其他地方普遍要高,主要體現在人員工資和房租上。如果全國金價和加工費一樣,上海金店的利潤就會比其他地方低,這樣會阻礙上海金店的發展。加之,今年黃金暴跌,有時候一天甚至暴跌10%,金價波動大,而金店要自負盈虧;在多種因素作用下,聯手壟斷也是"無奈之舉"。” 此外,王楊還對IBTimes中文網說,黃金價格是全國統一的,也就是外界常說的“國際金價”。在境外和中國香港地區,零售的黃金飾品均是“按件論價”,每件首飾的黃金原料按當天的國際金價進行折算,并不額外有所加價,而加價部分的“傭金”(相當于中國國內國內所指的“加工費”),按每件飾品不同的工藝精度收取不同的“傭金”,銷售企業所有的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成本,全部折入“傭金”內,“傭金”直接體現了飾品的設計、工藝水平甚至是企業的成本控制,非常透明。 但是,大陸地區的黃金飾品的報價并不完全透明。王楊說,黃金要做成首飾,各大飾品專賣店再從各首飾加工商那里購進,第一次的差價出來了:實力強,購買力大的金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