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至年末,黃金都會變成“搶手貨”,除不少趕過節購買黃金飾品贈送親友的市民外,也不乏出手闊綽的投資客。本期我們請專家支招,告訴市民朋友在黃金投資的實際操作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么。
投資型金條可優先考慮
“未來黃金價格到底會向上走,還是向下走?這個很難斷言,從長遠投資的角度講,實物黃金還是比較穩健的選擇,對于想做黃金投資的家庭來說,建議考慮適當配置一部分實物金條進行投資。”某黃金分析師對記者說。據介紹,實物金條分投資型和紀念型兩種,從投資成本角度講,投資型金條更適合普通投資者。原因在于投資型金條與紀念型金條相比,溢價更低、流通性更強。
紙黃金要設置好止損位
相對于實物黃金的真槍實貨來說,投資者還可以選擇紙黃金這種“虛擬”的黃金投資方式。據了解,紙黃金是通過把握國際金價走勢低吸高拋的方式,賺取價格的波動差價,交易投資可做到資金時時到賬。
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紙黃金只能單向看多,通過買進、賣出之間的差價獲得收益,在金價下降或是震蕩中就相對被動,因此,在購買紙黃金前要設置好止損位。
買實物金應側重實用性
目前,各種帶有生肖的黃金飾品以及金條都已紛紛面市,很多市民非常關心年末等節點是否會對金價有所影響。
對此,該分析師解釋,如果是購買實物黃金,那就更應側重于長期持有或佩戴以及工業用途,從這方面來說,實物黃金的購買不需要過多考慮未來金價波動帶來的差價效應,消費者不應過度糾結于自己的心理賬戶訴求,而應側重實物金產品本身的實用性以及購買理由的充足性。
不要頻繁買進賣出
此外,專家提醒市民,在進行黃金投資時,消費者最好不要頻繁買進賣出。據調查,每次黃金價格漲幅較高時,辦理黃金回購的客戶數量也大幅增加。雖然,很多人都把實物黃金當成了波段操作的工具,頻繁地買進賣出,以獲得其中的差價收益。但據業內人士介紹,在回購時,銀行(行情 專區)通常要按照3元-10元/克的價格收取手續費,因此,只有黃金價格的上漲達到一定的水平,才有可能彌補其中的成本。
“買、賣”最好在同一機構
最后,專家提醒消費者“買”與“賣”最好在同一家機構。目前,不少銀行規定,購買銀行個人實物黃金的投資者一旦有提貨需求,可根據需要向銀行申請提取實物黃金,并且通常可提供實物黃金的回購業務。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不同機構回購,操作流程、成色檢測相對繁瑣,回購價格也相對“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