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動蕩不定 銀行競爭激烈交易系統存隱患 |
發布日期:11-02-14 08:42:5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財新網 作者:張宇哲 |
施之后,商業銀行特別是大行的競爭格局開始呈現明顯的同質化趨勢。 商業銀行目前主要的交易產品分為四類:一是交易類,包括賬戶金(紙黃金)和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的AU(T+D)產品,前者如中行的“黃金寶”,類似于股票交易,只能單向做多,在銀行紙黃金開盤時間內,任何直接買入賣出交易都可直接到賬,也可選擇掛單交易,不發生實金提取和交割;二是實物類的品牌金,即商業銀行出售的以自己命名的實物黃金,如中行的“銀行金”,建行的“龍鼎金”,民生銀行的“非凡金”;三是融資類產品,如黃金借貸(黃金租賃)、黃金抵押;四是掛鉤黃金的理財產品。 工行貴金屬業務部市場開發處處長徐爭表示,各類黃金產品的選擇取決于投資者不同的風險偏好,如果投資者敢于以小博大,可以嘗試風險大、收益高的黃金期貨和“黃金T+D”等黃金杠桿產品。 “原來利潤貢獻不大,但2010年工行黃金業務收入已達約8億元,已占全行利潤近1%,未來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工行貴金屬業務部人士透露。 在交易類業務方面,從2010年四季度開始,得益于擁有3億客戶渠道的絕對優勢,工行的交易類產品開始領先于此前交易規模一直位于同業前列的興業銀行和民生銀行。 “股份制中小銀行的優勢是決策機制靈活,一旦推廣新業務可以傾注所有資源沖擊市場,速度非常快、業務專注性強;而大銀行決策鏈條長、速度慢,加之業務種類廣泛、體量大、戰線較長,資源不可能專注于一個業務上,但一旦決定集中力量投入,占領市場則具有絕對優勢。”工行前述人士表示。 目前黃金業務總量迎頭趕上建行和中行的工行,已成為國內同業中貴金屬產品體系最全的銀行。前述工行人士介紹:“我們采取均衡戰略,希望不同銷售旺季有不同的主打產品,比如春節是實物金的營銷旺季,而當市場波動比較大,單向交易的紙黃金不好時,客戶的T+D產品會比較活躍。” 而此前一直偏重于自營業務的中行,“未來的業務方向也要趨于均衡。”中行黃金交易部門人士透露。目前,商業銀行提供的黃金衍生類產品還并不豐富,只有中行的黃金個人期權產品,由中行報價,在柜臺交易。 “雖然代理個人業務手續費不多,但工行一開展金交所的代理個人業務,我們也面臨客戶流失風險,不開展不行。”建行一位人士也表示了一絲無奈。 交易系統隱患 前述業內人士并不認為銀行在現有黃金市場涉水過深是件好事,“如中行的自營業務含金量最高,而金交所代理業務不需要含金量,只收手續費,但對于銀行來說,風險卻相對較大。” 他認為,類似AU(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