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炒金灰色生存 炒金圈成江湖三派 |
發布日期:12-10-08 08:58:1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經濟觀察報 作者:巢新蕊 |
下炒金的歷史密切相連,也不排除個別代理商確實存在不當經營行為。 中國黃金協會副會長王勝斌接受本報采訪時介紹,在我國,黃金投資的歷史并不長。建國以來,中國實行“以金養金”政策,國家對黃金實行統收專營,固定定價,只到1993年后這一模式才逐漸改變。2002年上海黃金交易所正式運營,結束了國家對黃金銷售統籌專營的時代。 據上述資深業內人士介紹,國內地下炒金的圈子約在2004年開始出現,2005、2006年借助互聯網的普及逐漸興起。 圈內早期較有名的有福匯,目前福匯集團是全球最大外匯交易商成員之一。之后,歐美背景、香港背景、本土背景的平臺在大陸地下炒金圈各成一派。 一些有炒匯背景的人將倫敦金、紐約金引入中國。香港市場開放更早,很多人之前就在香港做過電話報單。在香港,香港金銀貿易場有責任規范當地黃金交易平臺,但它更像自律組織,當這些交易模式引入內地后,貿易場的規范鞭長莫及,2008年之后發展起來的中天香港即屬此類。此外,還有一批本土交易商從成都開始發展,此前在天津貴金屬交易所(下稱“天貴所”)從業的部分人士就屬于本土起家。 規則與系統 上述三派平臺的交易模式類似。以內地公司金澤大道為例,其行情數據是參考路透等國際機構發布的黃金價格,每天9點15分至9點30分,由公司技術部按人民銀行公布的外匯牌價將價格換算成人民幣/盎司。 客戶做一筆黃金交易有1盎司、5盎司、10盎司三種選擇,該公司行情交易系統類似一個自設盤,實際是不同的交易者間進行對手盤交易。當多數人因方向判斷失誤,如客戶買漲而國際金價實際下跌時,金澤大道成了空頭,會盈利頗多。 但是,為何地下炒金的投資者多會判斷失誤呢?上述資深業內人士分析,主要在于國際黃金定價權不在國內,而對黃金杠桿投資經驗匱乏的散戶占了投資者中的主力。 中期研究院研究員孫麗穎也認為,目前中國沒有黃金定價權,“由于歐美市場發展較為完善,且世界主要黃金投資資金都集中在歐美市場,黃金又是極容易被炒作的,所以國內投資者很難把握大勢。另一方面世界大部分黃金儲備都集中在歐美,尤其是美國將其作為重要戰略手段,黃金價格基本上被美國主導。” 再加上部分不法做市商會在系統上做手腳并設法逃避監管,蒙受虧損的投資者數量越來越多。投資者的資金在境外無法享受第三方存管服務,很多外盤公司又存在偷逃稅的嫌疑。內地的炒金平臺由于采用了衍生品交易的方式,極低的實物交割率使得投資者幾近血本無歸。“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