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炒金手法起底:暴利誘惑欺騙投資者 |
情中生存之外,還得提高應對各種非交易風險的本領。在業界人士看來,交易中的風險也許自己可以控制,但交易平臺的風險卻不是投資者一定能掌控的。 業內人士稱,現在貴金屬市場良莠不齊,魚龍混雜。“一些正規的平臺在打著或明或暗的擦邊球,而不正規的平臺很多在純粹地騙錢。” 5月初,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發布的年度上海金融檢察白皮書顯示,2012年上海檢察辦理非法經營金融業務案110件,占涉眾金融案件的82%,而非法經營黃金期貨案又占其中的半數以上,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的經濟利益。 5月21日,湖南維財大宗貴金屬交易所有限公司涉嫌非法經營黃金案在長沙開福區法院開庭審理,檢方以“非法經營罪”為由對犯罪嫌疑人楚維等10人提起公訴。數據表明,維財交易至少產生單邊交易額6000億元,手續費8.88億元,非法獲利2.68億元。 假平臺 暴利誘惑欺騙投資者 看一個投資平臺是否為假平臺、假公司,首先要看這個公司是否受到監管,如果是美國市場的公司則要看是否有CFTC(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所頒發的監管號、在CFTC上是否可以查到該公司的信息 “大哥,對白銀投資有興趣嗎?我們這里可以放大100倍杠桿,最高可以到500倍杠桿。”一個號稱是CNNGOLD集團的人給上證報記者打來電話。這樣的電話幾乎每個星期都能接到。 可以炒外盤、杠桿能放到百倍以上、投資門檻很低、幾千塊就可操作、保證穩賺不賠……各種極具誘惑力的信息在挑逗著接電話的人。然而,當你把錢打進這公司,資金被吸得干干凈凈后,這家公司也就人間蒸發了。 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這樣的公司瞄準了那些無法從事外盤交易,幻想一夜暴富,指望以小博大的人群。 就目前而言,國內從事貴金屬投資主要有四種合法合規途徑。一是通過銀行購買紙黃金;二是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的T+D交易、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期貨交易;三是通過天津貴金屬交易所、廣東貴金屬交易中心等進行貴金屬現貨延期交易;最后是進行實物黃金的投資。 然而這些投資渠道,由于投資品種、交易時間受限、交易機制存在缺陷、手續費較高等因素,促使了不少人開始向往外盤交易。 2012年2月,浙江金華市公安局破獲震驚國內金融投資界的“中天黃金”地下炒金案。該案件涉案交易額8000多億元,在全國有6000多個代理商。至案發時,已向全國發展客戶4萬多人,累計收取保證金15億余元,案件主謀等人非法獲利近10億元。 媒體報道稱,中天黃金炒買軟件上發生的交易是內盤交易,實際上沒有真實資本市場合約的交割,與資本市場毫無關系,交易的資金被挪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