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路 幣上載輝煌——從貴金屬紀念幣上看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史 |
中國航天工業創建于1956年,迄今為止已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路程。歷經數載的艱苦探索,中國的航天工業達到了空前矚目的發展與壯大,在新老兩代航天人的共同努力下,由中國人自行研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或優于第三代國際載人飛船技術的航天器得以順利誕生。近日,“神舟”家族的第十位成員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順利完成對接,令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國航天領域。而身擔銘刻國家重大成就,傳播國家優秀文化重任的中國貴金屬紀念幣,也在不斷記載著中國航天工業一路走來的各項突破性成就。
1996年,在中國航天工業創建四十周年之際,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一套銀質紀念幣,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行的第一套航天題材的貴金屬紀念幣,此套紀念幣共含兩枚1盎司銀幣,最大發行量2萬套,由上海造幣廠承制。該套銀幣的正面為國徽和長城圖案,并刊國名、年號。國徽猶如一顆啟明星,照耀并引領著中國航天的科技長城不斷延伸,顯示出國家對航天科研發展的高度重視。背面圖案分別為運載火箭與衛星,背景為從太空中不同角度俯瞰的地球,從幣面上能夠清晰地看到以浮雕工藝呈現的中國版圖,寓意中國已躋身世界航天大國之列。這套紀念銀幣的發行,宣告著中國在航天領域的崛起。
同年,經中央批準,我國舉辦了首屆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期間舉行了實物展示、貿易洽談、學術交流和飛行表演等活動。1998年,第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珠海開幕。在國際航博會這座廣闊的舞臺上,中國航天工業的最新科研成果屢屢亮相,向世界展示了雄厚的實力和不凡的業績。1998“中國國際航空航天紀念銀幣”以熊貓加字幣的形式發行,將航展標志藝術化為“小金幣”的形狀,鑲嵌于銀幣背面的國寶熊貓圖中,強調了航天工業在我國現代化建設與民族復興事業中的重要地位。
1999年11月20日,神舟1號飛船承載著國人的希望與驕傲順利起飛,從此拉開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大幕。2003年10月15日,在經歷了無數次的模擬承載試驗后,神舟5號載人飛船搭載著航天員楊利偉順利升空,其后安全返回,它標志著中國航天工業的技術水平已到達了一個嶄新的高度。為此,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一套以“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為題材的金銀紀念幣,其中彩色金幣、彩色銀幣的規格分別為1/3盎司和1盎司,紀念幣正面均為太陽系星球裝飾圖案,并刊國名、年號;背面圖案均為中國首位航天員像,火箭、飛船、星際裝飾圖案及“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紀念”中文字樣,并刊面額。此套紀念幣一發行就受到了眾多金銀幣集藏愛好者的追捧,它無論從題材、設計還是收藏意義方面,都要比同類題材的收藏品更具增值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