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地都有供拜關公的廟宇,其中河南開封朱仙鎮關帝廟久負盛名。這座關帝廟中內有一座高五丈、雄偉壯觀的春秋樓,春秋樓大殿內有一尊關羽夜讀《春秋》的銅質塑像,他秉燭夜讀,神情專注,堪稱名勝之一。《三國演義》中,關云長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華容道釋曹、刮骨療毒,塑造了一個渾身是膽,一身忠義的曠世英雄形象。但在民間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卻是護兄嫂關羽辭曹,夜讀春秋的千古佳話。
曹操揮師東征劉備,在徐州一舉告捷,并將關羽和二位皇嫂俘獲。曹操求賢心切,對關羽一天三宴,盛情款待,還拜他為偏將軍,賜宅地建造樓閣。可是不失大節的關羽仍然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盼望二位皇嫂能早日與兄長劉備團聚。曹操見恩賜不行,便又使出以色情相逼的新招。他把關羽與二位皇嫂同關一室,圖謀以后將此事宣揚出去,以絕關羽回漢之念。夜幕降臨,關羽面對二位皇嫂滿臉羞紅,心中怨恨曹孟德用心奸險。他略一思忖后,起身來到室外,開始秉燭奮讀孔子所著的《春秋》。關羽時而朗聲念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曹操隔墻側耳竊聽,輕聲嘆到:“關云長乃真英雄也!”見歸降無望,便將關羽三人放回。不為名利所誘惑,不為美色所沉迷,有所堅持,秉持節操,這就是中國人心目中的“關公”,正因其忠義勇猛,剛正不阿,所以才由人變成了神。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金銀紀念幣(第1組)中的這枚“關羽”銀幣,就是以朱仙鎮關帝廟這尊夜讀《春秋》的關羽形象為原型。銀幣上,身材魁梧、面容儒雅的關羽正在借一點燭光夜讀春秋,他一手持書卷,一手拂長須,其身后所立的青龍偃月刀格外引人注目。筆者認為,設計師在創作時所考慮的是,關公的臉形面容,所著的常袍帽飾、尤其是青龍偃月刀的形狀,乃至讀書用的燈這些微小的細節,既要做到符合史實,也要符合國人的審美習慣。《三國演義》里描寫的青龍偃月刀,因為沒有具體歷史實物,只能從歷代,尤其是明清時期的繡像和繪畫作品中加以參考。設計師將刀頭特別設計成尖形,刀鋒上還帶有利刺,因此使該刀更添威猛之氣;關公所執書卷到底是竹簡書還是帛書,這也是一個需要考證的問題。考慮到當時紙張還沒有廣泛使用,雖然其他畫作中多次出現關公手持紙本線裝書的形象,但民間的線裝書基本上是到宋代以后才出現。按三國時期的歷史文化和生活習慣,書籍應該是布帛類,所以銀幣上特別運用了比較平滑的形狀來表現帛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