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普賢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賞中國佛教圣地峨眉山紀念金幣三枚 |
與5盎司金幣相比,這枚幣上的普賢菩薩采用了近景側面刻畫,從高大巍峨的四面十方普賢菩薩神座上拉近鏡頭,單獨重點描繪菩薩真容,讓人感覺佛走進普通大眾生活,這所謂平易近人的普賢菩薩形象。
「中國佛教圣地峨眉山1/4盎司金幣背面圖案」
1/4盎司金幣背面普賢菩薩造像為峨眉山報國寺內菩薩法相,與前兩枚幣相比,這枚幣是采用了特寫的手法,鏡頭拉至極致,于細微處體現菩薩大善大美之尊容。普賢菩薩在娑婆世界與文殊菩薩并為釋迦牟尼的兩大脅侍。在我國,則是四大菩薩(觀音、文殊、地藏、普賢)之一。依據大乘佛教美術的排列法,普賢菩薩乘白象侍在釋迦摩尼佛右側,象征理、定、行三德。在修行上,普賢重在一切三昧。普賢菩薩是大乘佛教之行愿的象征。他曾經在過去無量劫中,行菩薩行、求一切智,修集了菩薩救護眾生的無邊行愿。因此,他也是大乘佛教徒在實踐菩薩道時的行為典范。
這枚幣擷取了報國寺普賢像上半身,細致入微地刻畫了菩薩的形態舉止,凸顯了普賢菩薩在大乘佛教中的重要地位。幣上的菩薩慈眉善目,寶相莊嚴,臉部豐腴富態,雙耳垂肩,手呈蘭花,一副慈悲為懷的安詳姿態。五佛金冠、項珠、服飾褶皺均刻畫的細致入微。背后的寶座雕刻精美,可管窺整座佛殿的富麗堂皇,真正體現了“金粟莊嚴便是菩薩住處,曇花燦爛照徹納子愛心”。
綜觀峨眉山佛教圣地紀念幣中的3枚菩薩金幣,采用了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的整體構思布局方案,擷取金頂、萬年寺和報國寺三個景點的三尊不同的菩薩造型,從不同角度全方位刻畫了普賢菩薩尊容,彰顯了普賢道場峨眉山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真可謂收三枚金幣入手如一部普賢菩薩畫譜盡入囊中呀!(供稿:包頭鹿騰藏品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