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幣 演繹萬千精彩 |
一部氣勢恢宏的《三國演義》,萬千故事,想在25枚金銀幣中得以展現,本來難度自然不小。而這25枚金銀幣中,又有8枚相重,再除去12枚“人物”,因此,真正能從敘事角度表現《三國演義》的,區區只有5枚。對于設計者,要通過5枚尺幅有限的幣面再現“三國演義”,真有些“巧媳婦難做無米之炊”。最終確定的5枚畫面,分別是:“三國演義(1)”1/2盎司、5盎司金幣和5盎司銀幣的“桃園三結義”;“三國演義(2)”5盎司和1/2盎司金幣的“官渡之戰”,5盎司銀幣的“三英戰呂布”;“三國演義(3)”1/2盎司和5盎司金幣的“赤壁之戰”,5盎司銀幣的“孫劉聯姻”。這種選取,無疑是成功的。其中金幣選取的題材是“主”,可以用“經典”來形容,它也是《三國演義》的精髓。銀幣選取題材為“輔”,雖是曲徑,但卻有獨到性,它從不同的枝蔓,豐富了《三國演義》的人物形象,也調節了《三國演義》的戰爭氣氛。主輔結合,盡可能展現了《三國演義》這部大書的精華。 我們說,歷史人物是構成歷史的重要要素,換一種說法,歷史就是由人創造的,演繹的。歷史的宏觀也好,歷史的細節也罷,它的主體,都是有血有肉有恨有怒有喜有愛的人,“三國演義”中,這些“人”,就是蜀漢、曹魏、孫吳等諸國英雄。“三國演義”金銀幣系列側重于此,精雕細刻,塑造出一組栩栩如生的三國人物形象,這也是它的成功之處。3組“三國演義”,12枚銀幣,分三國表現12個人物,其中蜀漢位置最重,因此也只有“三國演義(1)”另增有4枚金幣。雖然尺幅有限,表現方式也受約束,但設計者在創作過程中,還是有所突破,力求人物與事件有機結合,實景刻畫形象,背景豐富性格,從而展現出三國英雄個個胸中裝日月,人人袖底藏乾坤,“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氣勢。從這個角度,“三國演義”金銀幣,也是一個人物大系列。 雖“三國演義”金銀幣有諸多光彩之處,但不可否認,它也有它的軟肋。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受拘于形式,數量上不敢突破,不能為設計者提供更廣闊的表現平臺;其二,幣形變化過于單一,只有一個圓形,限制了設計者對歷史故事的敘述;其三,表現形式單調,尤其是局部細節的表現,草率有余,創新不足,阻礙了對主題的升華。盡管如此,瑕不掩瑜,“三國演義”系列,仍是中國現代金銀幣光彩奪目的一組。 供稿:遼寧遼銀錢幣經銷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