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徐悲鴻誕辰一百周年銀幣 |
徐悲鴻一生中,不僅熱愛繪畫藝術,而且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他堅守“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信念,將自己滿腔的愛國主義情操融入筆端,以筆為槍,以畫明志,給人民留下了幾千幅昂揚向上、摧人奮進的優秀作品。4枚紀念幣圖案主題極好地貫穿了徐悲鴻心中所堅信的“百載沉疴終自起,首之瞻處是光明”的理想追求。
1盎司銀幣背面的貓圖,同樣創作于抗戰時期。1941年,蔣介石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國立中央大學的進步師生對蔣介石的倒行逆施深惡痛絕,紛紛口誅筆伐。在中大藝術系任教的徐悲鴻懷著無比憤怒的心情,回到他在盤溪籌辦的中國美術學院后,滿懷悲憤畫了這幅《怒貓圖》。圖中這只小老虎似的雄貓立于巨石上,豎起兩耳,怒睜著一雙像電燈泡一樣閃閃發光的圓眼睛,貓須挺直如利錐,咬牙切齒,微張巨口,S形匍匐的肢體面向紙外作捕鼠狀。原圖沒有題詞,只寫上了寓意深刻的“壬午大寒”4個小字,并蓋上了悲鴻名章。不久愛國人士田漢看了此畫后,贊不絕口,當即用遒勁的書法在畫幅的右上角題詩一首:“已是隨身破布袍,那堪唧唧啃連宵,共嗟鼠輩驕橫甚,難怪悲鴻寫怒貓!痹娭袑π毂檺墼鞣置鞯恼x感給予了很高的褒揚。 說起徐悲鴻,就不能不談到他所畫的奔馬。因為他所創作的水墨奔馬,無羈絆,尚桀驁,發胸中塊壘,掘民族精神,在寫實的形體中充滿著浪漫的遐想和激情,是一種精神的追求,更是對自由和激情的贊美和謳歌。另一枚1盎司銀幣背面的奔馬圖,用飽酣奔放的墨色勾勒頭、頸、胸、腿等大轉折部位,并以干筆掃出總毛尾,使濃淡干濕的變化渾然天成。馬腿的直線細勁有力,有如鋼刀,力透紙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線很有彈性,富于動感。那細長而矯健的馬腿,那快速奔騰的腳步,那迎風飛舞的鬃毛,有力敵萬鈞之勢,那剛勁的氣質,給人以豪放、力量、精神煥發和勇往直前的強烈感受,給人以鼓舞。 供稿:遼寧遼銀錢幣經銷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