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誕辰一百周年金幣賞析 |
1995年,在徐悲鴻先生誕辰100周年之際,中國人民銀行發(fā)行了徐悲鴻誕辰一百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以示紀念這位我國現(xiàn)代杰出的繪畫大師和美術教育家。全套紀念幣共5枚,2金3銀,圓形,精制,由上海造幣廠設計鑄造。
因為是一套人物百年誕辰題材紀念幣,其正面圖案設計采用了人物肖像、國號、年號等一系列元素組合而成。幣面分成上下二部分,下部四分之一處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和“1995”年號字樣。上部占整個幣面四分之三面積部分突出展現(xiàn)徐悲鴻先生的正面半身肖像,肖像兩邊為誕辰時間,在內緣上方“紀念徐悲鴻誕辰一百周年”中文字樣的交待下,其紀念主題一目了然。 徐悲鴻在繪畫創(chuàng)作上,反對形式主義,堅持寫實作風,特別是他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論,在繪畫史上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這一繪畫精要,在紀念幣背面圖案采擷中得到了很好地貫徹。以徐悲鴻不同時期的代表性繪畫作品為藍稿設計的《雄獅》、《貓》、《奔馬》、《老子與牛》4枚紀念幣圖案,在現(xiàn)代工藝的表現(xiàn)下,其狀貌、動作、神態(tài)無一枚不造形精確,取舍得宜,務扼其要,不尚瑣細,將徐悲鴻在強調素描要高度準確的同時,也強調提煉、取舍、概括,以注重體積、結構、質感和空間感的繪畫風格很好地體現(xiàn)了出來。使筆者在賞玩紀念幣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時,也對徐悲鴻的繪畫風格有了一次初步的了解。 8克金幣背面的雄獅圖,在徐悲鴻的筆下雄獅被賦予了極大的象征意義。這只寓意中國的雄獅圖,創(chuàng)作于抗戰(zhàn)時期,那不怒而威右甩的獅頭,張揚的毛發(fā),圓睜的雙眼,無不表達出作者心中那份寧死不屈、藐視敵人的民族氣節(jié)。在獅畫上“危亡益丞.憤氣塞胸。”“國難孔丞.聊抒憂懷。”等的題字,將作者其憂國憂民之情懷溢于畫面。 而5盎司金銀背面的老子與牛圖,乍看在4幅背圖中略顯得不太和諧,相比其它3幅作品沒有那種昂揚向上的激情之感。但細細品味,則其不然。這幅作于1943年暑期,時任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的徐悲鴻帶學生到青城山寫生,在天師洞道觀留下的以老子西出函谷關為題材的《紫氣東來》巨幅大畫(紙本),取材于《史記》記載,據(jù)說老子曾西出函谷關,被關令尹喜,強而著書,留下了中國思想史上的巨著五千言《道德經》。而后就騎著一頭大青牛,繼續(xù)西行,則沒了消息。其傳說的真?zhèn)喂P者無力去考證,但是原畫的主題“紫氣東來”則含義深刻,即紫氣自東而來,比喻祥瑞降臨。正如一首歌中唱的:古老的東方有條龍,它的名字叫中國。從它的美好寓意中,我們體會到了徐悲鴻對祖國美好未來并日益強盛的堅定信念和美好愿望。4枚紀念幣中也正是有了這枚厚重的“紫氣東來”幣的點睛和銜接,從而將徐悲鴻先生為了藝術,為了人民,為了祖國美好未來而貢獻其一生的完美人格,體現(xiàn)在了共和國的紀念幣上。 供稿:遼寧遼銀錢幣經銷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