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賞讀屈原.端午節.屈子祠銀幣有感 |
發布日期:11-06-01 13:13:5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 作者:魏敏燕 |
但夸端午節,誰薦屈子祠
汨羅江奔流不息,屈子祠臨江巍巍,在屈原曾經行吟求索的熱土上,長江三峽文物建筑屈子祠巍然立于端午節銀幣的正面。屈子祠是中國現存紀念屈原的唯一古建筑,也是湖湘文化和中國浩瀚詩海之源頭。“中國民俗系列”端午節銀幣的正面圖案,分內外兩圈,其中外環上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下為“2002”年號;內環主圖選取的是建立于玉笥山上的屈子祠,表現對象為三孔門樓正景。
一篇《橘頌》,以物詠志,寫出了屈原剛正不阿的高潔情懷。屈子祠,翠瓦飛檐,流光閃爍,掩映在一片柑桔林中,處處彰顯著他“愿歲并謝,與長友兮”的思想追求。幣面上,地下的石板路泛著亙古歷史的痕跡,漫步而上,中門上方雕嵌五龍捧圣漢白玉石雕門額,五條游龍相互纏繞于云紋之間,正中“屈子祠”三字蒼勁有力,穩重渾厚。兩頭石獅子盤踞門樓兩邊。該幣圖案采用鑄幣工藝中的鏡面、噴砂等技術,突出了屈子祠的浮雕感,加大了銀幣的表現力。選取角度的范圍較寬,給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間,思緒由內環圓形的藝術效果中不斷擴展開來,幣上所體現的屈子祠莊嚴古樸、肅穆幽雅,更于無形之中,讓賞幣者再次領略了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高貴氣節和求索精神。
1996年長江三峽金銀紀念幣之屈原祠紀念銀幣背面圖案
無獨有偶,1996年發行的“長江三峽金銀幣”其中第二枚銀幣的正面圖案也是屈子祠。同以屈子祠門樓為對象,但兩者選取角度不同。該枚幣為長方形,主景屈子祠門樓立于幣面,圍墻之內橘林“緣葉素榮,紛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圓果摶兮”;門口樹木花草蔥蘢茂盛,一派生機勃勃之象騰幣而出。端午節銀幣上強調的是讓賞幣者從簡約的設計中,感受屈子祠莊嚴典雅的歷史文化氛圍,從而延伸對于屈原文化的追思;“長江三峽”之屈子祠銀幣,主要是突出三峽地區是楚文化的搖籃、巴文化的發祥地、巴楚文化的交融地,突出的是屈子祠高大威武的建筑風格。
從這兩枚銀幣的圖案中,我們嗅到了橘林的芬芳,感受到了“秉德無私,參天地兮”的博大情懷。
編鐘之樂,余音裊裊
白銀,具有崇高華貴、純潔典雅的特質。在一寸余寬的銀幣上,設計者用寥寥數筆勾畫了一幅幅磅礴、深厚的歷史圖畫,圖案雖然簡潔明了,意義卻深刻曠遠。千年歲月,已在潺潺流水中逐漸遠逝,屈原形象卻如一席明亮潔凈的月光,在銀幣上散發著高尚的人性魅力,爍爍生輝。白銀的純潔與屈原的堅貞互相映襯,更是賦予了這幾枚紀念幣恒久的文化歷史底蘊,幻化成芬芳香草、楚楚美人的吟誦,以及詩人那恪守了一生的信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