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賞讀屈原.端午節.屈子祠銀幣有感 |
發布日期:11-06-01 13:13:5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 作者:魏敏燕 |
該幣設計見微知著,方寸之地,以簡約的布局,蘊含了博大歷史背景。我們從屈原哀愁卻又堅定的目光中,真切感受到了詩人焦慮而急切的情感狀態、失望而憤懣的復雜內心,感悟到了其“茍余心其端直兮,雖僻遠之所傷”的人格魅力以及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屈原以巨大的悲情哀思,唱出了時代最強音!
就這樣,屈原飲江逐彭咸而去,于是,歷史有了端午。
龍舟競渡鬧端陽,五色旌旗水上揚
在彌漫著巫風神話傳統的山水間,投江是一種凄美的祭祀儀式。
老子的“上善若水”,司馬光的“有清明之性,溫厚之德,常一之操,潤澤之功”均歌詠了“水”的崇高品質。水的謙卑寬容、純凈無爭的品質,正是屈原式精神的向往,符合屈原信奉一生的“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的精神追求,他決定以“水死”來完成他的人格的圣、潔、美。 屈原抱石跳江殉國,眾人悼之,疾舟而救,“楚湘舊俗,記包黍沈流,緬懷忠杰”,因此“節分端陽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陽節賽龍舟、吃粽子逐漸成為一種遍布全國的民俗,體現了屈原高尚道德情操和人生理想的影響之深、之廣,他得到了人民的高度追崇。人們以各種方式追悼屈原,以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來表達緬懷和紀念,也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豐富了民族文化的歷史內涵。
2002年中國民俗——端午節紀念銀幣背面圖案
中國人民銀行于2002年5月發行“中國民俗文化系列”端午節1盎司銀幣一枚,發行量僅40000枚。該枚幣背面圖案是龍舟競賽圖,“斗舸紅旗滿急湍”足以形容該幣所描述的場景,整個畫面讓人充分觀看到了龍舟競渡時人們奮勇爭先、拼搏向上的場面,熱鬧非凡。幣上,龍舟雕刻得栩栩如生,龍頭雕琢精密靈巧,生機勃勃,龍身鱗紋爍爍生輝。槳手頭扎毛巾,手執木漿,齊心一致奮力劃動,緊張激烈的氣氛從蕩蕩水波中充分地彌漫開來。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響徹天際的吶喊,是否足以喊醒詩人兩千多年的睡眠呢?兩千多年來,“當千百成群的人們含著眼淚祭奠三閭大夫屈原冤魂的時候,所感受到的不是幻滅的悲哀,而是一種從未有過的崇高的壯美。屈原的詩卷長留天地之間,屈原的靈魂長存于我們民族的性靈之中,直到永遠、永遠⋯⋯”(引自鄭在瀛《楚詞探奇》)。
我們已經聽到了鑼鼓震天響,聽到了振奮人心的歡騰助威,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血骨里所涵蓋的拼搏、團結、勇敢的民族素質,不斷向上求索,這是沒有任何形式可比擬的一種民族精神的召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