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獲獎幣品讀——1989年中國杰出歷史人物金銀紀念幣(第6組)之“忽必烈”銀幣 |
發布日期:11-05-09 10:56:0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 作者:甄永紅 |
1989年我國發行的中國杰出歷史人物金銀紀念幣(第6組),由于塑造了成吉思汗、忽必烈等杰出人物形象,在歐洲錢幣市場很受歡迎。其中元代第一位皇帝忽必烈站在元大都團城上的銀幣構圖,因為很有中國特色,被德國錢幣雜志評為1989年“最受歡迎銀幣”。
“很有中國特色”,這樣的評價意味深遠。中國的現代貴金屬紀念幣是以藝術、浮雕的方式來反映歷史進程、描繪民族變遷。一枚優秀的貴金屬紀念幣能夠超越時空,在以藝術的力量揭示深刻內涵的同時,將國家、民族的優秀文化、生活方式、民族情感、地域風情遠播四方。“忽必烈”紀念銀幣承載了這樣的力量,所以由于其“很有中國特色”,而占得頭魁。
這枚精制紀念銀幣重量為22g,直徑36毫米,面額5元,成色90%,發行量30000枚,由沈陽造幣有限公司(原沈陽造幣廠)設計鑄造。
![]() 中國杰出歷史人物金銀紀念幣(第6組)之“忽必烈”銀幣背面圖案
它的中國特色,首先是來自于銀幣幣面的構圖。紀念幣上的忽必烈一身戎裝,中等身材,四肢健壯勻稱。他的面容清秀勁健,眼睛黑亮,鼻子端正高挺,一把美髯充分展現了蒙古男兒的豪邁與開國君王的意氣風發。他“站在用大理石和各種美麗石頭建成的,設計精巧,建筑優美,富麗堂皇,令人嘆為觀止的宮殿中”向遠處眺望,似乎是在向他的臣民致意,又似乎是在巡視他的廣袤土地(語自《馬可•波羅游記》)。它的“中國特色”,至少體現在兩點:一是把意大利旅行家對忽必烈以及元大都團城的想象具體化了,在雕刻中把古典建筑藝術、人物肖像和現代鑄幣浮雕藝術有機結合,最終實現了在錢幣上充滿古典氣息的視覺效果。二是在構圖與具體雕刻中,不僅掌握了人體結構和建筑結構的合理,而且特別注意細節的刻畫。例如,“忽必烈”的人物表情、眼神、美髯,大殿的重檐、石勾欄上的裝飾細節等,制作中都特別注意原樣重現,雕刻得非常精細。
它的中國特色,當然還來自于西方人對于“忽必烈”其人以及元大都歷史的熟悉。一位英國傳教士曾經在他的日記里說:蒙古人的征服故事,確實是世界歷史上最出色的故事之一,在傳播和擴大人們的思想以及刺激他們的想象力上,“忽必烈”時代所起的影響是巨大的。當時包括亞洲和歐洲都享受了一種公開的交往,所有的道路都暢通了,各國的代表都出現在蒙古的宮廷上,世界在當時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大融合,這是忽必烈的胸懷。而忽必烈與這座富麗堂皇的元大都團城,無疑是演繹那個故事或那段歷史的最好承載,歷史上描繪的這個人物,這個場景,曾經是中國通向世界的窗口,是世界的文化領袖與文化中心。馬可•波羅用最華麗的語言去贊美忽必烈與元大都,他說忽必烈將“世界最美之樹皆聚于此”,并且還用“琉璃礦石蓋滿此山”,讓它成為一座人間仙境。從此在西方人心目中種下了一種特殊的情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