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隱“姊妹” 潭映“日月” |
發布日期:11-04-29 11:38:47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 作者:徐龍輝 |
——臺灣風光金銀紀念幣(第1組)鑒賞(上)
1990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臺灣風光金銀紀念幣(第1組),這是1979年中國貴金屬紀念幣發行以來,首套以祖國風景名勝為主題的紀念幣。而出現在這套紀念幣上的風景名勝,不是祖國大陸的大好河山,而是與大陸一水之隔的寶島臺灣。該套金銀幣共8枚,包含1/4盎司金幣和15克銀幣各4枚,其中金幣于1990年發行,銀幣于1992年發行,設計與金幣保持一致。 說到臺灣風光,大陸民眾最熟悉的,當是一“山”一“水”:“山”是阿里山,“水”乃日月潭。“我站在海岸上,把祖國的臺灣省遙望。日月潭碧波在心中蕩漾,阿里山林濤在耳邊震響。”既然以“臺灣風光”為題,又以阿里山和日月潭為首選,自然重于“山”和“水”的刻畫。然而,1990年發行的“臺灣風光”金銀紀念幣(第1組)中的“阿里山”與“日月潭”紀念幣,設計卻反其道而行之,阿里山寫的是“水”,而日月潭,又以“塔”為主體。
![]() 臺灣風光金銀紀念幣(第1組)之阿里山姊妹潭紀念金幣背面圖案
“阿里山”金銀幣上的水,是阿里山的姊妹潭。姊妹潭以山隔,長且顯苗條的為姐,圓且帶豐滿的為妹。姐妹相鄰而生,嵐光山色,盡攬于懷。這樣的“水”,如何在金銀幣上完美地藝術地再現,設計者想到了“托”――就是建于水之上的亭。這里的“托”,不是帶有貶意的人為烘托,而是自然地樸素地真實地映襯。亭有兩座,一遠一近,近的是介壽亭,遠的是八卦亭,遙遙相對建于水之上,疊疊重重映于水之中。因為有亭的襯托,水的優雅、水的從容、水的淡定、水的溫柔得到完美呈現,似乎彎腰就能捧一掬在手。不僅有亭,亭之外有橋,橋之外有石,石之外有木。木有多重,生于前,生于后,木環亭生,亭浮水現。于是,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另一番別具特色的效果:潭面平滑如鏡,澄澈潭水中,水藻隱約、游魚撒歡。青林的寂靜,碧水的幽雅,都在幣面上活了起來。傳說姊妹潭因山地姊妹殉情而成。無論是金幣或銀幣中的“阿里山姊妹潭”,都讓我們讀出了其中悱惻感人的情意。
![]() 臺灣風光金銀紀念幣(第1組)之日月潭慈恩塔紀念銀幣背面圖案
“日月潭”金銀幣上的塔,是日月潭的慈恩塔。日月潭以珠子嶼為界,北為“日”,南為“月”,以形似而名。日月潭環抱以山,山之群,湖之濱,建有多處寺廟樓宇,慈恩塔就是其一。慈恩塔建于沙巴蘭山頂,塔身9層,高48米,塔頂為海拔1000公尺,高出沙巴蘭山46公尺,為日月潭地標建筑。“日月潭慈恩塔”金銀幣,側重表現慈恩塔建筑本身,設計者有意將沙巴蘭山半隱于塔下,從而突出渲染塔身的偉岸與雄健。塔前的草坪,又刻意加大,環以梅、柏等花木,使之顯得空曠而開闊。幣面上方,塔是背景只有淡淡幾縷煙云,自下而上的或是繚繞的香火,由上向下的或是浮動的輕云,無論是香火還是輕云,都有一種天下唯我獨尊的氣勢。慈恩塔是現代仿古建筑,距今只有短短40年。匾額“慈恩塔”出自蔣介石之筆,取名“慈恩”,本義是感念母愛,更深層的含義,是昭示國人克盡孝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