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圣人 花和尚 草莽英雄 |
發(fā)布日期:11-05-03 15:34:02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 作者:寶之華章 |
——京劇愛好者談中國京劇臉譜彩色金銀紀念幣(第2組)
2011年4月15日,中國京劇臉譜彩色金銀紀念幣(第2組)發(fā)行了。對于京劇,筆者稱不起“發(fā)燒友”,至多算一名愛好者吧,因為童年時,跟隨外公看過不少京劇。筆者小時候看京劇,喜歡“大花臉”,不喜歡“小媳婦”!都浪愤@出戲里的白娘子,坐在臺上,唱起了大段的反二簧,令人記憶猶新。而《長坂坡》、《群英會》里,“大花臉”一出來,紅黃藍白黑,“哇呀呀”大喊大叫,威風凜凜,令舞臺熠熠生輝。也許,這就是筆者喜歡京劇臉譜的最初發(fā)軔吧。但是,喜歡歸喜歡,對于國粹——京劇、對于國粹中的國粹——臉譜藝術,筆者懂得并不多。《中國金幣》雜志2010年第3期刊登了題為《五色油彩涂抹人間悲喜 區(qū)直線條勾勒歷史滄!返奈恼,為讀者朋友詳細講解了中國京劇臉譜的起源、發(fā)展、審美價值,以及它對提升京劇表演藝術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等。文章還介紹了臉譜紀念幣的選材、設計、構圖,使我們感受到了臉譜文化和金幣文化的完美結合。仔細拜讀之下,深感受益匪淺。
出于對京劇臉譜藝術和金銀紀念幣的雙重喜愛,筆者也不禁想說幾句外行話。
京劇臉譜紀念幣(第2組)的背面圖案分別選擇了關羽、魯智深、單雄信,在臉譜譜式上,一個整臉,一個僧道臉,一個花元寶臉,頗具代表性。京劇劇目豐富,人物眾多,臉譜蔚為大觀,在京劇藝術長廊里,為什么選取了這三個人物?筆者以為,除了劇目、行當、譜系、審美方面的考慮外,還與這三個人物身上所折射出的文化因子以及我國民間的道德理念、價值訴求有關。
中國京劇臉譜彩色金銀紀念幣(第2組)之關羽紀念金幣背面圖案
先說關羽。中國老百姓有誰不知道關公?這位武藝高強、神勇蓋世的三國時期名將,千百年來已被人們塑造成為“忠義”的化身,并享民間祭祀。歷史上,關羽的忠義主要體現(xiàn)在其忠于劉備、忠于蜀國。曹操對關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但是,關羽根本不為之所動。歷代的統(tǒng)治者也尊崇關羽,清代朝廷更把關羽奉為“關圣大帝”,成為與“文圣”孔子齊名的“武圣”。關羽還是“武財神”并被廣為推崇,且看如今的商鋪、酒樓、飯店等,供奉“武財神”關云長的日漸增多。
在中國歷史上,無論是近現(xiàn)代的浙商、粵商,還是更早期的晉商、徽商,成大氣候者,哪一個不是儒商?“大丈夫仁中取利,真君子義內求財”,忠義、誠信的價值觀念永遠受到中國老百姓的推崇,永遠是做人、處世和立業(yè)的根本。作為中國金幣經銷商,我們應該忠于中國金幣品牌,更忠于中國金銀紀念幣的消費者。信譽第一,質量至上,竭誠服務,是我們應當永遠踐行和恪守的經營宗旨。在關羽這個歷史人物身上,我們不難找到其與時代精神的契合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