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屬于嶺南地區,后又稱八桂大地。自古以來,就居住著以壯族為首的各族人民,他們勤勞善良、勇敢智慧,千百年來在青山綠水中繁衍生息,創造出了廣西特有的文化。從出土的大量文物實證表明,嶺南地區存在過燦爛的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文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嶺南地區設立了“桂林郡、象郡與南海郡”3個郡。廣西分屬桂林郡、象郡,歷史上第一次劃分行政區。經過歷朝歷代的勵精圖治,時光輾轉到195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八桂大地從此開啟了嶄新的歷史篇章。
2018年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的60周年,為銘記這一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事件,中國人民銀行于2018年11月30日發行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金銀紀念幣共3枚,包括金質紀念幣1枚,銀質紀念幣2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其中的30克銀幣正面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年號;背面圖案為廣西典型山水造型及左江花山巖畫局部圖案,襯以壯錦紋樣組合設計,并刊“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漢、壯文字樣及面額。
銀幣的背面圖案,可分為內外圓形成的圓環、內圓上方和內圓下方三大部分。圓環上是具有廣西特色的壯錦紋中最早出現的幾何紋,圖案清晰明快,排列整齊有序。細細端詳,圖案上幾何紋中的方格紋又分為正方、長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圖形,形象簡樸,結構嚴謹。其線條的粗細、疏密、曲直、長短、方向等方面的變化和交互運用,給人以強烈的韻律感。當然,壯錦還有植物紋和動物紋,利用棉線或絲線編織而成。壯錦圖案生動、結構嚴謹、色彩瑰麗,被譽為中國四大名錦之一,是廣西民族文化的瑰寶。
銀幣內圓上半部分是左江花山巖畫的局部圖,給人一種神秘、古樸、粗獷之感。圖上有十二個人物造型,分正身和側身兩種,正身有頭、頸、軀體和四肢,無五官等細部,都是雙臂向兩側平伸,曲肘上舉,雙腿叉開,屈膝半蹲。側身人物雙臂自胸前伸出上舉,雙腿前邁 面向一側,作跳躍狀。圖案中,左上方最顯眼的兩個正身人,一個身佩長刀,另一個身佩長劍,其腳下皆有一只狗,身旁各有一面銅鼓和銅鐘,顯然是領袖級人物。他們周圍有八個正身人,兩個側身人,儼然是一場莊嚴而又歡快的祭祀活動的寫照。左江花山巖畫相傳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作畫地點是靠江臨水或人跡罕至的懸崖絕壁,高達40米,寬200多米。左江花山巖畫是廣西壯族藝術寶庫里一顆璀璨的明珠,難怪古人觀之忍不住感嘆:“是誰揮得筆如椽,乾坤寫此大詩篇。鬼斧神工輸技巧,風吹雨打猶鮮妍。”
銀幣內圓的下半部分是廣西典型的山水造型圖,給人撲面而來的就是“群峰倒影山浮水,無水無山不入神”的感覺。遠處群山聳立,郁郁蔥蔥。山有尖、有圓、有陡,也有奇、有秀、有險,形態各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近處碧波蕩漾,閃閃發光,山的倒影映在水中,構成一幅山水相依、賞心悅目的美麗畫卷。層層山峰、條條水波,見證了古往今來,廣西壯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見證了60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政治、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
銀幣上的壯錦紋、左江花山巖畫局部圖、典型山水造型圖在生動地向世人訴說著廣西數不盡的奇山秀水與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更彰顯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年來,廣西人民致力于文化遺產的傳承與開發,致力于打造一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壯美廣西,現階段已取得的累累碩果,廣西壯族自治區進入到了一個新的發展時代。
這枚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30克銀幣的發行,加深了人們對源遠流長的廣西壯族文化遺產的印象。通過具體、生動、形象的畫面,讓人們對廣西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未來,廣西的文化瑰寶、美麗的山山水水必定會散發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芒!(供稿:天津富泉金銀飾品銷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