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全稱廣西壯族自治區。雖然自治區的成立是在新中國建立之后的事,但人類在廣西境內活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八十萬年前的原始社會。此后,古代的壯族先民更是建立了句町國,開啟了壯族和漢族人民各方面交流、融合的先聲。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以來,政府利用其臨海并且與越南相接的地理優勢,全力發展交通運輸業,已建設了多個港口、多條鐵路以及軌道交通,貨物運輸總量大大增長,帶動了當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取得了諸多矚目的成績。
為了銘記廣西壯族自治區一路走來的光輝歷程,展現廣西獨特的人文和歷史,值自治區成立六十周年之際,中國人民銀行于2018年11月30日發行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3枚,包括金幣1枚、銀幣2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其中的30克銀幣,正面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年號。其背面圖案為廣西典型山水造型及左江花山巖畫局部圖案,襯以壯錦紋樣的組合設計,并刊“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漢、壯文字樣及面額。
在這枚30克銀幣的背面圖案中,群山錯落有致地分布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它們雖然位置錯開,但形狀卻較為相似,帶給人一種韻律之美。在對山體的刻畫上,設計者通過使用帶有粗糙顆粒感的設計,營造出了山體經受風吹雨打的滄桑感。圖案中,飽經風霜的山石周圍,是郁郁蔥蔥的森林,充滿了粗獷的野性。山腳下的江水清澈見底,映照出高大的山脈,簡單幾筆就勾勒出風吹過,泛起層層漣漪的水面,恰似美人溫情脈脈的眼神。看到此情此景,我的腦海中馬上浮現出“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這句詩描繪的意境。果然,美景和美人一樣,美是共通的,人們對美的感受也是共通的。
再來看幣面上方的圖案,主要是由各色各樣的火柴人形組成,初見這樣的圖案,我們也許會感到疑惑,其實這是廣西著名的左江花山巖畫的局部圖。巖畫的原型是中國戰國至東漢時期,壯族先民駱越人繪制在崖壁上的圖畫,它反映了神秘的先民文化。而巖畫描寫的場面,多和紀念幣上面描繪的一樣,是一群人和動物的狂歡。紀念幣選取的畫面,人物狀似跳舞,有可能反映的是某種慶祭活動。
可以看出,紀念幣選取的部分巖畫,其人和動物都以躍動的線條表現,好似要飛出禁錮住他們的畫面。畫中人物大多高舉雙手,像是向天膜拜;一些人的手掌被畫成了像蛙蹼一樣的結構,還有屈膝下蹲,形似青蛙的姿態,這應該和駱越人的青蛙崇拜有關,蛙神舞是他們的古老傳統,至今還有青蛙舞在民間流傳。另外,還有一些人的面部被圓圈包圍的點代替,很像甲骨文中太陽的符號;還有的人形,腰部中間被一根長條穿過,看起來有些恐怖,但未知其中內涵。一些人拋擲著圓形雪花狀物品,或許是一種慶祝用品。巖畫線條修長,可以看出動物的腿和尾巴都特別細長,婦女的辮子也超過了一般的長度。畫面中,人頭攢涌,場面宏大,雖然人物沒有面部表情,卻神奇地表達出了熱烈的氛圍和情緒,其中的意義神秘莫測。
幣面上裝飾的壯族織錦,紋路雖然繁復,但有很強的規律性,顯示出的是一種天然的率性,對稱而不過于細致,看似隨意揮灑實則是精心安排的布局,讓人印象深刻的同時,也讓觀者能更好地了解壯族的文化風情。
這枚30克銀幣的發行,不僅是對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的紀念,它還向大眾傳達了壯族先民的文化,展現了壯族的風俗人情,具有極高的鑒賞價值和文化意義。(供稿:四川匯廣收藏品銷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