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黃金牛市的神秘面紗:并非隨時都能避險 |
盡管業內對新一輪黃金牛市的預期越來越高,從海外投行普遍預期的2000美元,到對沖基金巨頭保爾森曾預測2012年金價可達4000美元。但是,2012年4月以來國際黃金卻一直在1500-1700美元徘徊不前。 究竟是誰絆住了新一輪黃金牛市?似乎無人可提供確定的答案。 但是,只要我們回顧一下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來黃金價格波動的歷史,就不難發現所謂黃金牛市,似乎可概括為黃金價格趁“亂世”創歷史新高或階段新高,而后將追高買入者長期套牢,而后解套的歷史。 其實,支持黃金價格上漲的主要動力是保值和避險。但黃金的保值和避險,并非任何時間、任何價位都具有的。 1 亂世方顯黃金本色? 中國民間有句老話:“盛世古董亂世金”。黃金是發生戰亂或者金融市場動蕩時的避險投資的傳統選項。 黃金歷史上的數次大漲就與亂世不無關系。 二戰結束后,擁有當時世界上75%的黃金儲備的美國政府與44國政府簽訂了“布雷頓森林協議”,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新的國際貨幣體系,全世界貨幣中只有美元和黃金掛鉤。而1971年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美元大幅貶值并致黃金大幅升值,國際金價從1971年的35美元/盎司,升至1975年的200美元,1980年更是達到850美元高峰,十年間漲幅達24倍。 威爾鑫首席分析師楊易君認為,最近的十年,黃金市場又經歷了三輪大牛市,第一輪是從2003年3月至2006年5月,對應時期金價從320美元附近漲至730美元;第二輪是2006年6月至2008年3月,金價540美元漲至1032.55美元;第三輪則是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金價從681.45美元暴漲至1920.8美元。 以上三輪大牛市分別對應著三段“亂世”:伊拉克戰爭;美國次貸危機演化為全球性金融危機以及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等的爆發和演變。 值得注意的是,剛剛過去的2011年,不僅有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愈演愈烈,而且是世界政治和經濟的多事之秋。“阿拉伯之春”從突尼斯波及到埃及、利比亞,其間還伴隨著5月份美債問題的出現,COMEX黃金價格從2011年2月的1342美元/盎司,上漲至9月的1923美元/盎司,創出歷史新高。2011年年底伊朗軍事演習及美國航母開進霍爾木茲海峽,再次把金價從1550美元推高至1750美元一線。 2 黃金并非 任何時候都能避險 盡管黃金的避險功能多次引爆黃金大牛市,但牛市結束時金價慘烈的下跌更令人恐慌。 金價借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從1975年的200美元暴漲至800美元后,又迅速跌回200多美元;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