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鑒定:高科技與精氣神 |
發布日期:13-08-01 09:28:2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收藏界 作者:董大勇 |
有位科技專家朋友告訴我,“收藏”文物鑒定將來慢慢就沒有意義了,原因是電腦科技的發展。國外有一種3D“打印”模式,這不是一般的電腦平面打印,而是一種立體模擬技術,也就是說,通過這種技術可以“克隆”出完全與原物一樣的替代品。專家稱沒有制造不出來的,只有想象不到的。如果是文物復制,其形狀、文字,乃至化學成分,都能達到完全一致。加上作假高手的銹色包漿的外包裝和細節修飾,莫說小小的錢幣,即使大青銅鼎、書畫也都不在話下。 科技的發展給我們提出如此的難題,到底會出現什么局面,真是真假莫辨了么? 當今這種3D“打印”成品,我們尚未接觸,這種雙胞胎般的贗品到底能否滴水不漏的與真品混淆呢?我不能下結論,但是我相信一條,科技是人發明創造的,而且是永無止境的,這就是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道理。 就以前些時期日本二玄社制作的故宮[微博]古代書畫精品來說,不僅畫面精美絕倫,細枝末節以致動物毫發、人物眉須都清晰無比,而且紙質色彩,甚至繪畫筆觸都有顯示,涂色的薄厚都可用手摸出凹凸感。所以啟功先生說這些是“下真跡一等”,也不為過,可是仔細用眼、用心去靜靜感受,宋元真跡中那撲面而來的瑞靄之氣、那薄霧般的濕潤感和古色古香卻是沒有的,所缺的這種東西就叫做神。 “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過手的東西多了,加上悟性,就會有很深的感受。 我是60多年前,就伴隨著父親的青銅器、銅鏡、古錢、印章,聞著它們的氣味,看著它們的形狀,撫摸那離奇古怪的造型,我在文章中說青銅器、古錢是有生命的,它們有著一種特殊的氣味,聞久了、聞慣了,我把它稱為“香氣”,“香氣”也有所不同,生坑是深層泥土與青銅銹的混合,有點甜味的芳香氣味,極為純凈,這是一種天籟之氣味。傳世的青銅器包括錢幣,有一種萬人經手的熟悉氣味,那就是所謂“人氣”。那是青銅器長期與人的汗液、體液接觸后,產生的一種神奇的味道,那也是玩青銅器人們所熟知的。后來造假之風盛行,有各種髒氣、刺鼻的酸氣、新銅的嗆氣、淺土層的石灰及金屬煅燒的“火氣”等異味。 有的古錢,銅質銹色、文字看起來幾乎挑不出毛病,但在行家手里,總覺得有些不對勁,具體問題又說不上來,就是不敢認,實際上就是沒有真品特有的“神”。 這些都是筆者個人的感受,可謂管窺之見,相信各位行家會有更多更深的體會。此種見解聽起來似乎有點玄,實際上卻是真實不虛的東西,這是一種覲察對象精氣神的方法,也就是行家們所說的“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