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錢幣空首布的演變歷程 |
發布日期:13-07-03 09:44:5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收藏》雜志 作者:太原 唐晉源 |
![]() 圖1 工具鏟
![]() 圖2 原始空首布 山西南部出土
![]() 圖3 青銅稱量貨幣的雛形 系有意鑄缺
太原 唐晉源 中國是最早使用金屬貨幣的國家,早在商周時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青銅鑄造業興起,金屬實物貨幣應運而生。黃河中游農業經濟發達的地區開始使用不同形制的青銅農具鏟作為商品交換的等價物,后又逐漸演變成最早的原始空首布。大約在春秋中期后,空首布的貨幣形式固定下來,主要流通于三晉和中原宗周地區。 近年來的考古發掘資料中不乏商周時期青銅農具鏟出土的報道,民間也時常有青銅農具鏟(圖1)的發現。其形制一般有平肩、圓肩兩種,鏟身較厚,為增加強度,中空的銎部大都深入到鏟身的中部。有些青銅鏟的中間還有一條加強筋,有些工具鏟上還鑄有文字或符號。但這些原始的青銅工具鏟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商業經濟的繁榮,青銅得到廣泛的應用。在早期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換中,人們借助青銅鏟的特定形態,賦予其一定的重量,以便交易使用。隨著青銅稱量貨幣在實際經濟生活中的應用,在農耕發達的三晉地區逐漸演變出鏟形的原始空首布(圖2)。 近又發現一件有鑄缺的青銅鏟,重112克,高90毫米,寬54毫米(圖3)。它體現了原始的鑄造狀態,已不能當工具使用。此枚有意鑄缺的青銅鏟,佐證了當時為了支付交換方便,把原來的青銅工具鏟鑄造成單邊形狀,已經脫離了工具的職能。在空首布貨幣還沒有得到充分發展之前,這應是青銅稱量貨幣的雛形,它的出現應早于原始空首布。 ![]() 圖4 早期超大型空首布 山西侯馬出土
早期超大型空首布(圖4),兩肩微聳,銎部已明顯上移。銎部呈六棱形,首下有一加強筋。布身變薄,布身已有明顯的兩條線。完全脫離了工具鏟使命的原始空首布已充當了貨幣的角色。演變到早期大型空首布時,它的銎部已上移至布的肩部。雖然銎部仍為六棱形,但布身更加輕薄,布身還出現了三條縱線,它出現的年代應在春秋中期(圖5)。 ![]() 圖5 早期超大型空首布 河南嵩縣出土
其后的大型聳肩尖足空首布主要在晉國的趙氏勢力范圍之內流通。早期聳肩尖足空首布的銎部呈六棱形,到春秋晚期銎部演變為四棱形,布體也逐漸變小 (圖6)。大型平肩弧足空首布主要在河南的宗周地區流通。早期為深弧襠,演變到后期弧襠變淺,甚至變平,形體也隨之變小(圖7)。 ![]() 圖6 聳肩尖足空首布的演變過程(由大到小)
![]() 圖7 平肩弧足空首布的演變過程(由大到小)
空首布定型于春秋中期,經歷了幾 |